关注中低成本国产影片的创作和境遇,已成为国产影片能否实现整体提升,中国电影能否切实实现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性命题。
近年,国产影片年产560部左右,加上电影频道生产的电视电影107部,实际上中国电影年产已近700部。如果把投资成本3000万元以上的影片称为大片的话,那么,声势赫赫、引人注目的所谓国产大片年产只有几十部,而中低成本则是绝大多数,占年产影片的85%以上。大片起到焐热市场、拉动中国电影产业的作用,功不可没。然而作为常态的中低成本国产电影,它们所掩盖的国产电影的问题已成为国产电影发展的瓶颈。
为数不少的粗制滥造之作,裹挟在中低成本电影之中。30%的中低成本电影,观众无法看到。因质量低劣,影院拒放,电影频道亦不收购。究其原因,一是投资人不理性,只是为圆少时的电影梦,集结草台班子所为。二是谁找到钱谁拍片,不按电影艺术规律创作。三是盲目创作,粗制滥造。这些制作送审前,又缺少专业把关,加之电影审查又是底线审查,只要不违背国务院颁发的电影管理条例,只能放行。
中低成本电影的脊梁之作为中国电影引来尊严。脊梁之作来源有三,一是主旋律作品,因有政府资金扶助和主管部门掌控质量关,普遍达标,其中不乏精品佳作。二是新锐编剧和导演,尚无大资本介入,凭借中低成本电影锐意创新,电影新人和后继力量借助中低成本电影而诞生。三是有成就的主创,借助中低成本电影表达自己的艺术理想,潜心打造艺术电影。
中低成本电影普遍的困局是进入电影市场难。电影市场突出的问题是抓大放小,急功近利。所谓抓大放小,是一窝蜂地抓大片,一个影院即使多厅,也在重复放映那些大片。因为大片票房高、利润大。中低成本电影极少数能够实现市场突破,创造奇迹,少数佳作能在市场“一日游”,而多数中低成本影片则被影院拒之门外,创作者只能望洋而兴叹!在影院放映自己的影片已成为电影创作者的光荣与梦想。然而这个光荣的梦想,因缺少发行费,因电影市场重利轻义,而绝难实现。
电影主管部门应利用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贴补中低成本电影中的精品佳作,给它们发行费,也奖励那些为中低成本电影中的精品佳作的发行提供放映便利的部门,不让它们因此而亏损。扶助中低成本电影,既要靠政府之手也要靠市场之手。同样重要的是,电影主管部门应狠抓艺术扶助这个环节,建立健全艺术扶助机制,特别是对剧本的扶助。电影行业应重建并尊重电影编剧队伍,加大对剧本的扶植力度。电影生态链的各个环节都应摒弃抓大放小、见利忘义的浮躁之风,守望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低成本电影的整体提升才庶几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