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价值内核高于改版的节目形态

时间:2011-09-22 13:56   来源:中国网

  央视又在酝酿改版了。据介绍,明年《新闻联播》在节目片头、演播室等主要包装形态上都将发生全新变化,节目形态与语态上也将发生变化。而《焦点访谈》将加大舆论监督报道,重点聚焦教育、就业、社保等民生问题。(9月21日《新京报》)

  央视改版,总是能引来舆论超强的关注,特别是涉及到诸如《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这类王牌节目,舆论的聚焦度就更强。以《新闻联播》为例,虽然它就是一档在黄金时间播出的新闻的联合展播,但因一些历史因素,它在国人心中的地位,早已超出一档新闻栏目所应承载的全部价值。《新闻联播》的权威性,在长达数十年的持续强化中,几乎到了“神圣化”的地步。

  这种特殊性,也决定了它一举一动都将受到非比寻常的关注。从几年前的引进年轻新主播,到节目形式的一些微调,《新闻联播》的每次变脸,都引起舆论的一次热议。不得不承认,其整体形式和风格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这次酝酿的改版,大约也只是在节目片头、演播室等主要包装形态上有所改变。《新闻联播》要引入各种新报道形式;《焦点访谈》将加强舆论监督。这样的更关注民生、积极回应民意和社会关切,尊重民间诉求的新闻改版,是值得肯定和期待的。

  《新闻联播》近年来,之所以在变脸改版上加快了步伐。自然是注意到了网络时代,民众对媒体和获取资讯服务的新要求。不论是国家级还是地方重点的媒体,不论媒体形态如何,也不论新闻栏目是多么王牌多么资深多么权威,如果其内容形态和风格,数十年一成不变,逐渐僵化,不能根据瞬息万变的市场反应做出及时而有针对性的调整。甚至是一副睥睨天下倚老卖老的傲慢嘴脸,在与一些权力和资本的水乳交融中,模糊了媒体的责任与方向,完全不回应市场诉求,那么这样的媒体,等于自绝于受众,这样的栏目早晚必将衰亡。

  几年前,央视的另一王牌《实话实说》已倒掉;十几年前备受追捧的《焦点访谈》,现在也是风光不再。《新闻联播》也现在也一直被舆论诟病为呈现出一种虽权威却滞重呆板的“新闻联播主义”毫无生气的面孔。资深媒体人曹景行先生,有个著名的“五毛钱”、“遥控器”理论。就是说当报纸和电视的某些栏目,不能满足受众需求,那么他们花五毛钱买份别的报纸或轻点遥控器换台,就能灭掉你。央视近来改版上着力日深,肯定也是感受到了市场的残酷压力。

  不光是央视,当下媒体界其实正在经历一场业内称为“走转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专项活动,就像去年开始的一次杜绝虚假新闻的专题活动一样。这些对新闻从业者而言,本是ABC式的职业底线的东西。但是全国范围的大型活动说明,并非每个媒体和从业者都恪守了那些基本规范。

  新闻能脱离民众吗?新闻能摒弃人本关怀和民生视角吗?新闻可以选择性无视一些问题,而主题先行地进行另类选择性报道吗?新闻可以彻底沦为上对下的俯视的冰冷的空洞说教吗?想来职业新闻人都不会给出肯定的回答。可是谁能保证自己的每个新闻作品,每次新闻操作,都完全恪守这一条条本该刻进媒体人心里的新闻准则吗?

  其实,不管是专题的走转改,还是媒体自身发展需要的业务改版,最终要让自己的新闻为民众所喜闻乐见,唯一的方法就是全面深刻反映转型期的民众诉求,契合民生实际,让媒体承担起公权之外的“打捞沉没声音”的重任。

  以《人民日报》此前以“本报评论部”的名义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为例,它们引起了业界和民间舆论的广泛关注,获得盛誉。它们以关切民生的主题、平和说理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以往对于人民日报言论居高临下、官话十足的“刻板”印象。

  这一系列评论,在选题、语态、文本、表达上都在一定程度上与民众固有印象中的党报风格,已有很大差别。

  改造我们的说话,刻不容缓,特别是对大众媒体而言。比如电视媒体,外景包装和节目形态都是次要的,有些新闻出发点也许是好的,正义感无懈可击,道德力量无可怀疑,但就是在价值内核上露出了破绽,于是前功尽弃。对央视改版而言,道理是一样的。如果只是垄断的所谓精英话语,抑或站在官本立场,仅是假大空式通报发言,那么这样的新闻只能让受众,令人望而却步,空耗社会信任。

  改版的节目形态并不是最重要的,新闻透出的价值内核,才是最根本的。只有不违背人类基本理性和崇高情感,新闻表达的是与正义、自由、善良兼容的东西,用常识说话,以真实与理性的舆论影响力,服务于社会,让受众感受到平等和尊重的媒体和栏目,才是广受欢迎的;才能赢得公信和民心,不被观众所弃。或许这对所有媒体所有新闻都是适用的。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