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足世界杯夺冠。对这件事,世界足坛大概都缺乏心理准备。平均身高仅1米63的日本女足,能够接连击败近年来叱咤风云的德国队、瑞典队和美国队,所产生的震撼和颠覆效果,不亚于日本动漫中常见的情节——弱小的一方依靠坚韧和绝招,最终击败了看似不可战胜的强大对手。
同样的例子还有日本女排,曾经的“东洋魔女”,正在以新姿态重回世界女排一流行列。今年6月举行的瑞士女排精英赛上,日本队带来的两个二传手身高仅有1米59,但全队却打出了极为鲜明的风格:以快攻为主,利用频繁跑动和多点掩护拉开对手防线,最终拿下冠军。
无论女足还是女排,从选材、训练到比赛,“男子化”打法都是世界潮流,舍此,似乎难以在一流行列立足。日本队的成功,却让人们看到了另一种方向,那就是根据自身特点去设计最合理的打法,并坚持始终。如今的女子比赛,其激烈程度和二三十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而日本队颇有些“复古”味道的打法,究其内涵,正是“创新”的精髓所在。在“男子化”打法风行的潮流中,她们没有邯郸学步,在身体条件劣势明显的情况下,扬长避短,以风格安身立命,最终向世界证明了自己。
日本女足和女排,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逼出来的成功。她们的队员,从选材角度看,难免要感叹一句“无米之炊”。但这些大概连中国的省队都看不上眼的材料,却在“巧妇”手中做成了一盘大餐,颇耐人寻味。
这两年,中国女足已不复往日荣光,女排也走得跌跌撞撞。“手里没人”,被归为女足和女排战绩下滑的首因。另一方面,如今中国女足和女排队员的身体条件,和曾开创辉煌年代的队员相比,其实要强出不少。身体条件上去了,技战术风格却模糊了。这样的迷失,近年来困扰的不止是中国女足和女排,今天要走“高大化”、“力量型”,明天又觉得“小快灵”不能丢,总希望两全其美,结果碰到亚洲队打不过别人的“小快灵”,碰到欧美队又打不过人家的“男子化”,两头落空。
别人成功的模式,不见得拿来就灵;自己坚持的方向,不见得一定不通。成功总要建立在自身固有的基础之上,这方面中国体育界有不少经验可以借鉴。钱澄海时代的中国男篮,中锋不到两米,能以快攻在世界篮坛独树一帜,正是量体裁衣、苦心摸索之功。
走自己的路,意味着坚守,更意味着创新。别人眼中的“无米之炊”,巧妇能做出满汉全席。中国体育界,眼下正需要这样的心气和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