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綦江县石角镇瀛山学校教师黄静发微博称:学校经费有限,学生无课外书可读,梦想为孩子们建一个图书阅览室。昨天,由重庆各界捐赠的4000多册书籍与238个文具盒被送到该校,为学生们建起了图书阅览室。(6月26日《重庆晚报》)
乡村教育经费薄弱,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为了给学生办阅览室,乡村教师却不得不需要通过微博的方式向社会求助,说明了政府对乡村教育支持的缺位。财政拨款更多的只能维持山村学校的基础教学需求,而政府救助通道逼仄前提下对社会救助渠道的依赖,将会使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异常脆弱。
如果没有了图书馆,没有了课外书,山村的孩子们更多的是做什么呢?笔者在前年与其他大学生一道赴四川省阿坝州一所村小支教。在三千米海拔的高山上,只住着几十户人家,孩子们对外界的了解主要通过电视节目或者他们外出打工的长辈带回来的光碟。于是,我们惊讶的看到七八岁的孩子们表演话剧的许多来自电视上常出现的韩剧言情剧本,看的光碟不是武侠便是言情。
而当我们到城市批发市场给孩子们购买课外书的时候,惊奇的发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类的儿童读物却因为缺乏市场被迫压箱,几元钱就可以买到一本,而到了山区孩子们却视若珍宝。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救助渠道,加之城市与农村资源与信息的长期不对称使得山区教育发展难度非常之大。
社会救助给山区教育提供了一条可行性救助渠道。他给予城市与乡村教育资源互动的机会,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有序流动。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并不是每一个山区教师都会发微博,也并不是每一次的求助都能得到社会的响应,每一个学校都能通过社会获得学生需要的教育资源。社会救助极大的偶然性,使得其不能为农村教育形成稳固的资源后方。政府救社的基础性地位决定社会救助只能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诚然,我们为瀛山学校的孩子们能够读上课外书而欣喜,同时我们不希望任何一个小孩在无书可读的时候只能通过电视预习成人的言情故事。社会救助的能量是有限的,此次“微博捐赠”中,社会救助的实施为政府教育救助的方向打开缺口,政府藉此契机借助强大的实力后盾对山区教育救助持续跟进才可能是社会救助的最大意义。(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