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零时,熊猫“阿宝”重出江湖,《功夫熊猫2》的零时场人满为患。《功夫熊猫2》上映也遭遇了其他声音,比如行为艺术家赵半狄公开要求抵制看《功夫熊猫2》,表示该片是老美对中国的一种“文化侵略”,这一说法还得到了学者、北大教授孔庆东的支持。(5月30日《扬子晚报》)
可以说这种“文化侵略论”在中国是盛行已久,最早的源头大概可以追溯到“和平演变”一说吧。按照“和平演变说”的逻辑来讲,这种所谓的文化侵略论应该是和平演变在文化方面的具体体现吧。但是,区区一个功夫熊猫,犯得着我们这么害怕?它真的有那么大的威力以至于可以成为“文化侵略”甚至是“和平演变”的工具?
《功夫熊猫2》是一部好莱坞电影,好莱坞也确实把中国符号拿去了,但是众所周知,好莱坞是个商业性质的电影代名词,它拍电影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赚钱,它甚至根本不是一个公司。好莱坞原本是一个城市的名字,后来因为电影工业十分发达,便在无形中成为了美国电影业地代名词。因此,好莱坞虽然把中国符号拿去用了,但是不是为了征服你,又是不是洗脑和征服我们的心?这自然大可商榷。
即使我们被《功夫熊猫2》征服了,我们应该探讨的是我们为什么会被征服,为什么中国的国产电影每年不知道要出多少部,却没有一部可以这样地征服我们?我们的心为什么那么容易地就被它征服?其实无论是《功夫熊猫》系列,还是《花木兰》,之所以备受国人青睐,不仅仅是因为它其中运用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更重要的是它其中体现出地深刻的哲学道理和朴素的价值观,不那么说教式的催人向上、励志,给人们传达一种乐观、奋斗的精神。就像前些日子很火热的《奋斗》,从叙事方式和拍摄技巧上来讲,都是普通水准,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但是就是因为它能够传达一种契合现代生活的精神,它就会为广大观众所接受、所喜爱。与所谓的意识形态根本没有一丁点的关系。
倒是我们国内的一些文化工作者,一直在叫嚣抵制外国的“文化侵略”,一直在呼吁人们不要看那些所谓以文化侵略为目的进入中国市场的影片等文艺作品。他们应该醒醒了,他们应该明白,中国早就不是八个样板戏的时代了,市场经济全球化引发的文化全球化潮流已经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步伐席卷中国,中国的文化人不能再单靠呼吁抵制这种最低级的方式去保护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要想有出路,就必须大胆地借鉴,大胆的创新,大胆地区迎合受众的需求。文化工作者要深入受众,而不是闭门造车,以高姿态进行创作。
最后还是要叮嘱我们的文化工作者一声:别太把“功夫熊猫”当回事,关键是要拿出自己的东西来。(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