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的美丽姿态在哪里绽放?

时间:2011-05-26 15:35   来源:东方网

  戛纳是法国的一个风景美丽的海边城市,由于有了一个世界著名的国际电影节,每到五月的这个时间,戛纳又成了世界电影人欢聚的派对。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虽然没有中国影片入选主竞赛单元,但是,这并不妨碍一批中国电影人纷纷前往赶集,叫卖自己的新片,更有美女助阵,“双冰争艳”成了一个热点,而关于华语影片似乎被人遗忘了,这不能不说这是华语影片的悲哀。

  电影《生命之树》一举摘得金棕榈大奖。与其他夺冠热门相比,褒贬不一的《生命之树》最终摘得金棕榈大奖。面对疑问,本届戛纳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罗伯特·德尼罗的回答:“关于奖项的归属我们不可能给出太多细节,只能说这部电影的规格、它的一些理念和金棕榈契合度最高。”德尼罗还说,金棕榈最终长在“生命之树”上,是他与另外七位评审共同做出的艰难决定,“其他电影也都非常精彩,但是大多数人都觉得《生命之树》最适合金棕榈。”

  笔者以为,这位评委会主席的话道出了戛纳电影节的定位以及审美选择。每一个国际电影节都有自己的美学定位,如同美国的奥斯卡、柏林的“金熊”奖,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百花齐放”,才有了电影的多元化。

  中国电影人为何要去参加这些著名的电影节?因为,这是一个中外电影人学习交流的平台,而这一种交流立足于提高本国电影的艺术水准,拍出国人喜爱的电影,并寻觅到一种走向国际影坛的电影语言,这是我们出发戛纳的目的。

  戛纳曾经留给我们美好的记忆。陈凯歌从这里捧回金棕榈大奖。令世界对中国电影刮目相看的,是中国的第五代导演。陈凯歌第一次亮相戛纳,是在1987年,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他带往戛纳亮相的是饱受争议的新片《孩子王》,尽管没有获得什么奖项,但他那与先前在戛纳出现的所有中国电影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及印画派般的优美画面,还有与戛纳所一贯热爱的的审美观暗合的剧情,这一切使戛纳的眼睛为之一亮。1993年5月,他拍摄的《霸王别姬》获得了金棕榈奖,成为华语电影的一个高峰。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斩获金棕榈大奖的华人导演。

  由于没有华语影片参加电影节,今年的戛纳,范冰冰与李冰冰在红毯上“双冰争艳”成为媒体报道的一个热点,有评论讥讽:对华语电影而言,戛纳已彻底沦为一笔生意经,一场时尚秀,但无关电影艺术。现实让人尴尬得无地自容。

  当我们看到“双冰争艳”的场面,并没有为华语影片感到有一丝的自豪,尤其是面对现场的工作人员几次三番地向前劝阻久站红毯的“双冰”快点离开的场面,我想,国人的心中肯定不爽,这不是有损于国人的形象?李冰冰自己也承认,在国内许多观众经常会把她俩的名字搞错,更不用说外国的那些摄影记者了,充其量混个脸熟。

  征服戛纳电影节的是电影而不是美女,红地毯是一种仪式,并不是时装秀的T台,无论是范冰冰还是李冰冰,让世界在银幕上认识你们,这是一位电影演员实力,红毯战绩再佳,花边新闻而已,田忌赛马,比错了地方。(吴为忠)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