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红诗能重塑女排精神吗

时间:2011-05-09 13:24   来源:东方网

  为备战伦敦奥运会,正在漳州集训的中国女排响应中国排协的号召,用一周时间(4月26日至5月1日)学习、朗诵毛主席诗词《长征》,希望将长征精神应用到伦敦奥运会的备战中去。(5月4日《华西都市报》)

  中国女排这几年战绩不佳,除了技战术原因,人们更多地将之归结为老的女排精神丧失之故。确实,今天的女排较之取得“五连冠”的女排少了点团结拼搏的精神,假如不能重拾当年的女排精神,要想在伦敦奥运会再创辉煌也难。应该说,教练组和排协把准了病灶,而且树立了备战的目标,即重塑女排精神,只可惜开错了药方。

  指望靠背诵一首小诗《长征》重塑女排精神,怎么看都有点阿Q精神胜利法的味道,甚至于与义和团高喊“刀枪不入”的神术有几分近似。且不说将诗中体现的红军长征精神嫁接到奥运培训中来十分牵强,就以“嫁接”的方式而论,也显得太弱智。就像义和团在阵前齐呼“刀枪不入”的魔咒,依然难挡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花一周时间朗诵一首红词,绝难重塑女排精神,也绝难抵挡来自排球场上对手的重扣。

  我说得这么肯定的理由有二:一是此一时彼一时,走下神坛的毛泽东已不再具有当年的神威,其一段语录,一首小诗,都能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力量;二是诞生女排精神的现实土壤已经不再,也就是说,重塑女排精神的可能性已基本不存在了。

  以郎平、孙晋芳为代表的那一代女排之所以能创立女排精神,与特定的时代背景有关。当时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处于百废待兴又充满希望的状态,但中国朝哪走并不明确。此时,中国女排站了出来,使得迷茫中的老百姓看到了希望。我清楚地记得,当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后举国欢腾的景象。当时的《人民日报》就曾报道,截至1981年12月4日,中国女排收到贺信、贺电和各种纪念品达3万多件。受女排精神鼓舞的北大学子则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工人则把学习女排精神与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联系起来,每天早来晚走,加班加点,无私奉献。女排姑娘顽强拼搏的表现与时代的要求相融相契,这才成就了女排精神。

  而今不一样了,这不是说现在不需要女排精神,而是说竞技体育已经摆脱了当年肩负的政治使命,国人再不会将一场球赛的胜负与国运兴衰相提并论,人们已能客观地看待竞技体育的本质,所以说,即使我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北京奥运会金牌总数第一的佳绩,也不复当年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出现的盛况。褪去神圣光环的竞技体育在逐渐回归其竞技本质后,更多的国人认清了举国体育的弊病。此种举一国之力办体育的机制乃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不符合当今改革开放的潮流,在这样的体制下,即使女排再续辉煌,也注定难以赢得当年的荣光。

  其实,每一届女排组建伊始,教练组都会拿女排精神来激励新老队员,但收效甚微,原因无他,因为诞生女排精神的现实土壤不再,——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已成强国,无须再由体育成绩来证明,这样,女排虽然仍能在金钱物质方面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但再也得不到全国民众的精神支持。可以预见的是,哪怕她们在伦敦奥运会上输得一塌糊涂,国人也不会如丧考妣;即便赢得冠军,人们也再不会拿面盆当锣鼓来敲,彻夜狂欢。

  不从改革举国体育机制入手,指望靠朗诵红诗重塑女排精神,注定会成为一场虚妄的游戏。这就像指望人民公社社员发扬拼搏精神,大干苦干一样不切实际,徒遭网友笑话而已。(王学进)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