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身价严重缩水”,“郭敬明去年两部新小说的总版税在150万人民币左右”,随着颇具权威的开卷公司年度图书零售数据的出台,作家的身价和纸质图书的销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不过,韩寒郭敬明们的销量真的只是“二十万级”吗?
上周末,北京开卷信息技术公司发布“2010-2011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分析”,其中年度图书监控销量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小时代2.0虚铜时代》(25万余册)和《独唱团(第1辑)》(22万册)。开卷数据引发诸多纸质图书唱衰论者的关注,被认为是一张“凄惨的榜单”,有媒体甚至援引2006年余华《兄弟》百万册的销量,称这几年风头最劲的畅销书作家韩寒、郭敬明竟然只有五年前一本畅销书1/5的销量,并计算出郭敬明与韩寒的版税收入都不过一百多万,由此得出结论“纸质图书出版出现疲软”。
初读这条消息,还是有些吃惊的。韩寒、郭敬明这种级别的作家,从常规来判断,不会一年只卖二十万册多一点。细看下来,这实际是大众读者对行业数据的一个理解失误,把开卷的监控数据理解成了真实的销售数字。看来,怎样理解开卷数据,还真成了一个问题。
据开卷网站表明,开卷的抽样数据,来源于“开卷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该系统涵盖了遍布全国1800多家书店的真实零售数据。按照开卷自己的介绍,这1800家书店,是指地面实体书店?那么全国有多少家书店呢,笔者没有查到准确的数据,但查到了一份2006年全国新华书店的数据,该年,新华书店在全国的发售网点是14000多个。这大概是开卷抽样的7倍多。还需要说明的两点是:一,全国书店,不仅只有新华书店一个系统,还有很多民营书店;二,各大网络书店开卷也没有进行监控,比如当当、亚马逊中国、京东商城等等。网络书店占多大的销量,也是一件值得评估的事情,仅以当当网一家而论,据去年当当网联席总裁李国庆的一次访谈,李国庆说当当网已经占去国内图书30%的销售额。
所以,怎么理解开卷的数据,也就不言而喻了。按照我个人的看法,开卷的抽样数据,需要放大五倍以上,才可能是比较接近真实的销售数据。如果就郭敬明、韩寒2011年的开卷抽样数据放大五倍,不是都能和《兄弟》比肩了吗?就此看来,更谈不上“纸质图书出版出现疲软”这一立论了。
在我看来,纸质图书市场是否疲软,确实也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2000年以来,互联网的兴起,电子书网站纷纷登台亮相与近年来各种阅读软件和阅读平台的发布,使得出版商与出版社忧心纸质图书已经成为过去时。不久前美国的一项统计表明电子书已经超过纸质书成为最赢利出版模式,似乎也提示了出版界的大势所趋。不过事实上直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任何一份有说服力的数据表明纸质图书已经没落,举一个最近的例子,贾平凹的小说《古炉》因为同时推出纸质版和电子版而引发舆论关注,但几个月过去,纸质书已经取得预期的销量,而电子版却已经有点无声无息了。
或许,从长远来看,纸质图书终将谢幕。正如中国文字所走过的历史一样,阅读与书写的平台在不断变化,但是阅读不会被取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纸质图书的退出,也没有什么可慌张的,出版与阅读,从未退出。
一个没有内容与想象的世界,我们能承受吗?(张文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