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易否定“傅蔚冈的冲动”

时间:2011-04-26 09:39   来源:中国网

  “凡转一次本微博,我将为张妙女士的女儿捐助1元人民币。”4月22日11时46分,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执行院长傅蔚冈用手机在他的微博上写下这样一段话时,还带着一些不可名状的冲动。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截至24日晚,距离设定的最后期限还有6天,转发量已经突破了35万次,傅蔚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强调,他一定会“兑现承诺”。(4月25日 《东方早报》)

  现在,“傅蔚冈的冲动”已经成了一个微博名词,被无数网友在微博上传播。傅蔚冈自己也承认,当初在自己的微博做出这一承诺的时候,确实有冲动的成分,而且他也没有想到微博的力量会这么大,网友会这么热情。但是随着转发的网友越来越多,当初基于同情心理的冲动也变成了一种承诺和责任,并且表示一定会“兑现承诺”。

  然而在绝大多数网友对傅蔚冈的行为表示肯定和赞赏的同时,也有网友发表了不同意见,除了批评他“一时冲动”之外,还质疑他这是一种自我炒作。而笔者想说的是,“一时冲动”并非就完全是负面的,不值得肯定的,关键看他的冲动用在了什么地方。很多时候,冲动本身正是一个人内心正义感和同情心迸发的表现,而过于理智、多方权衡所带来的,也可能是一种激情消弭之后的冷漠。

  不管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网络上,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看到一些不公不平不正之事,我们第一时间都有一种“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冲动,但是等我们冷静下来,在心里多了一番得与失的衡量和计算之后,却变得畏手畏脚,畏葸不前起来。最终,我们也许什么都没做,而只是充当了一个旁观者和看客的角色。所以说,面对不公不正不平之事,面对限于困境中的他人,我们的冲动,也许正是对别人的救赎,恰恰表明我们内心尚存正义和同情。

  至于有人说傅蔚冈是在自我炒作,即使这是真的,这样的炒作也是有益无害的,甚至说是多多益善的。药家鑫案一审已经结束,绝大多数网友都觉得4.5万元的民事赔偿太少,不能对受害人家属起到补偿救助的作用,而傅蔚冈通过自己的力量对受害人家属予以救助,既表明了自己对法律与正义的支持,实际上也起到了对当事人经济救助的作用,有何不可?

  不要轻易否定“傅蔚冈的冲动”,就是不要轻易否定别人的善良和爱心。我倒是想提醒各位网友,如果最后傅蔚冈需要捐出的善款数额真的超过了他的经济承受能力,希望我们能宽容一点,不要强人所难,否则,那反而成了对善的一种伤害。(苑广阔)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