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与林志玲在春晚舞台上(资料图)
知名文化评论人潘采夫近日一语惊人,他在年初一的一则帖子上说:“为迁就周杰伦,林志玲穿上了平底鞋,这是照顾人。没成想董卿踩着高跷上来了,这太阴了,比志玲还猛出半头,而且上台就招呼林志玲到她身边,但林志玲一眼识破了诡计,反而先低头看董卿脚下,再后撤两步,保持距离,这个动作,让观众们明白了董卿有多不地道。”潘采夫的帖子一经上传,就有上千条转载与跟帖,网友们热议道,难怪总觉得林志玲躲着董卿,是因为这个缘故啊。(2月9日《晶报》)
这些年,议论春晚比围观春晚看起来更加热闹。大到以文化价值的视角,小到某个演员的一句台词、一个动作,直至演出是否穿帮、情节是否生动、包袱是否精彩、台词是否经典……无不成为议论的话题。这不,连林志玲为什么不穿高跟鞋、为什么躲着董卿,文化评论人都有了新的发现。但如果这个“发现”也是为了娱乐一把,我倒觉得不无益处,至少可以轻松神经、调节大脑,还能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如果以为一家之言就是事情的真相,就未免太过认真,也未免太过天真。你想,春晚节目经过了一排再排、一审再审,恐怕就连台词,也不会自由发挥的吧?故此,林志玲为了照顾周董穿上平底鞋,又因不想矮于董卿一再躲避,这不是董卿“太阴”和“多不地道”,而是舞台站位——或者别的原因——的需要。何况“阴”和“地道”,涉及到人的品质,怎么就能通过着装、手势和话语,妄下结论呢?
春晚无疑是国人除夕的一道“大餐”,尽管因为人们口味不同,爱好有异,评价也就殊有不同,甚至有若天壤。但春晚演过,观众又爱过、恨过、想死过、厌烦过,这就够了。记住,春晚就是一台晚会,它不可能承担更多的东西,也没有多么深远的价值和意义,既不能控制房价,也不能抑制通胀,目的只是娱乐大众。所以别对春晚太过矫情太过发掘,一边看着,一边骂着。何况,你完全可以不看,或者选择别的频道,谁还能掰了你的馍吃?再者来说,春晚的争论越多,越是喋喋不休、越是难以止息,说明它的引力越大,吸引眼球越多,这恐怕谁也否认不了。从这点上说,我们应当向春晚的演职人员表示感谢。他们的“劳动”,理应得到社会起码的尊重。(雷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