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晚7点半左右,一条内容为“金庸,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2010年12月6日19点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请转发哀悼这位武侠大家吧!”的消息突然出现在网上。该消息立即引起了众多网友和微博带V名人的转发求证,不少人都追着问“真的假的”?但消息传播的速度之快超乎想象,很多网友都对“金庸去世”信以为真,并表示“哀悼”。(12月7日《现代快报》)
金庸何辜?不到半年时间,被去世了两次,上次发生在今年6月,当时消息一出,同样引得舆论哗然。孰料,数月过去,我们又闻此谣言。好在谣言来得快、传播得快,去得也快。从谣言泛起到迅速消散,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案例。在互联网时代,传播载体的发达和多元,使人人都拥有了自媒体,想发布一则消息轻而易举,而微博这种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便捷平台,更为信息“病毒”式集散插上了给力的翅膀,这也正是“金庸被去世”能够快速传播的一大原因。不过,在自媒体时代,特别是微博的发达,也为扑灭谣言带来了便捷。甚至可以说,由于用户群的海量,以及权威人士的介入,使微博具有了强大的自我纠错功能。近期,微博上出现了多起谣言,不少都被迅速证伪,金庸去世的消息被证明造谣只是最新的一例。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金庸毕竟是名人,社会关注高,是否去世很容易被求证,可非名人的谣言就很难如此之快地证伪。此外,有些消息似真似假,三分真七分假,这样的消息也难求证。那么,如何确保谣言快速被扑灭?进一步说,如何不给谣言生成的空间?这并无捷径,一方面需要每个网友都要善待自己的鼠标,多一些求证思维,另一方面网络编辑也应审慎判断,多一些负责任的审核。比如,2003年转发某网站比尔·盖茨“遇刺”消息后,新浪网给其编辑设立的一个规定就是:名人去世的消息不要抢发,除非你百分百确认。
此外还需提及的是,名人被去世的消息屡屡发生,除了金庸,洪金宝、余秋雨、任达华都曾被去世过。因此,我们有理由追问,制造名人被去世的人都是谁,其动机何在?对于这样的言行是不是应该予以约束?很显然,这种谣言已经超越了言论自由的范畴。
倘若,金庸们“被去世”的消息,一再被炮制,被流传,那么被伤害的就将不止是金庸们。 (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