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里可以放什么电影?

时间:2010-10-28 13:08   来源:新京报

  最新上映的《我是植物人》是一部口碑非常好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片子,这部由王竞执导的影片从10月15日登陆全国影院,但大多数城市的观众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目前在深圳、广州、西安、杭州大影院都难觅踪影。但是在北京,包括耀莱影城、万达影院在内的十家影院却纷纷加大该片的排映场次。因为这些影院的经理非常看重这部影片的票房潜力。

  《我是植物人》应该怎么放映,是不是加大排期就算因片施放了呢?我觉得远远不是。不同的影片应该有不同的放映和宣传方式。一提到这个话题就会扯到文艺片上,一说到文艺片就又会涉及到文艺影院的话题。这几乎是电影放映和发行的一个老话题。文艺片在现下的电影市场上,如果不是大明星和大导演的作品,几乎是死路一条。以前影院在单厅时代,当然是大片当前,文艺片靠边了。总以为多厅制以后文艺片可以在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下找到自己的生存之路,但事实上,现在是多厅制当道了,可文艺片仍然无枝可栖。

  现在,各影城雷同处太多,差异性太小,已成了一个潜在的问题。各大影城除了在票价和经营上下工夫以外,很少有在影片的选择上下工夫的。影院作为影片的供应商来说,采购影片的内容和提供的货品几乎没有差异。在影城数量增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不同的影城除了打价格战,最重要的也许应该在影片的内容上下工夫,在影片的排期上有自己独特的方式。眼光放长远一些,舍得拿一两个厅出来做长线投资,打出艺术片招牌,为不同风格的优秀影片安营筑巢。

  然而现实是,在这个浮躁的市场中,大者、强者为王,名利相袭。无名影片不管质量多好,都找不到与观众见面的途径。观众的口胃和选择被影院或者是院线取而代之,一刀切了。这就是电影放映的现状,也是《我是植物人》这部优秀的影片当下面临的窘境。

  与畅销作家六六直面医疗界的新作《心术》比起来,直指中国医院审批黑幕的《我是植物人》无疑更有力更真实更直击现实,更容易刺痛观众。但现实是,前者在书市卖得热热闹闹,后者却连跟观众见面的机会都没有。

  在国内没有机会跟观众见面的电影经常在国外被当成宝,精心放映发行,结果赚到了大钱,这样的例子前有霍建起的《那山、那人、那狗》,后有张扬导演的《向日葵》。但这样的经营一来需要时间二来需要花心血。可惜的是我们生存在一个赚快钱的,一切以速度和效率为指标的时代。赚慢钱,从优质的影片中淘到宝、赚到钱也是一种电影发行方式。但是在这个快时代,有谁愿意赚慢钱呢?

编辑:于斯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