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2006年超级女声全国第2名谭维维、2007年快乐男声全国10强王铮亮返回母校四川音乐学院参加“回报师恩”见面会,并受聘担任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中国青年报》10月11日)
“一朝成名天下知”。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只要你名声在外,不敢好名声,坏名声,那就各种荣誉接踵而至,犹如有糖引得蜜蜂四处来。请名人出席各种庆典,代言广告,开业剪彩,演唱会等等公众活动,只要有名气,名利自然来。不惜牺牲一切代价,多少人在削尖脑袋争当名人。
名人、明星效应不可估量,在社会中,一些特定场合可以产生很多价值。比如名人、明星代言商业广告,参与演唱会等,这本是他们合理开发的价值所在,无可厚非。但本是严谨的高校,近些年来却耐不住寂寞,也卷入利用明星的风波中,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公众质疑声四起。
这股不正的风潮起源于体育明星,不少体育健儿夺得奥运冠军后,声名鹊起,一些大学按捺不住寂寞,让其破格上大学、破格上研究生、破格拿博士学位。破格当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等也开始在全国各大高校间蔓延。
高校虽然有自主聘用教授的权利,但不应该单凭某个特长就聘为教授,《教师法》明文规定:当教师是要一定的资格的,并经过系统的学习,获得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哪怕是博士学位入校担任教师也要经过教师培训。明星、名人来当教授,能不能保证教学时间和质量,还有待商榷。聘任某人为教授,应按照有关标准来执行,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能因为是名人、明星,就可以另外开口子,打破制度规定,来个破格。如此这般,就会滑落到一个深渊中,破坏制度公平原则,亵渎文化。
大学之间的竞争,比拼的是学术水平,比的是教学质量,比的是对社会的贡献,有的大学想靠名气来扩大学校知名度,不符合大学精神。有点跑偏,急功近利。高校聘请明星当“教授”,双方各取所需:高校为了提高知名度,有利于招生等工作,明星也在名利之外,收获了一顶学术的头衔。还有的学校请院士,无非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请官员,无非是为了建立好的外部关系。这是大学庸俗表现,是一种文化腐败,是社会浮躁,急功近利的一种不正常现象。(中国台湾网网友:娄义华)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高斯斯]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