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教育局日前下发《给南京市中小学教师15条礼仪建议》,内容涉及形象与举止礼仪、办公与教学礼仪两部分,涵盖教师着装、举止等方面。要求教师着装要“忌脏、忌露、忌透、忌短、忌紧、忌异”。《建议》指出,外穿的衣服不能过于单薄透明,不外穿吊带衫,不佩戴夸张的耳环、项链等饰物,不能染指甲和头发。(9月15日《扬子晚报》)
尊师重教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为深知教育及教师言行对于学生影响,人们对于老师的潜在要求就是慎独垂范。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要求的提升,关于教师礼仪的话题一再被提及,并成为热点。关于教师礼仪,讨论的观点大约分为两类。一类觉得老师“行为世范”,有责任在任何时候成为社会的行为标兵,理应高标准、严要求;另一类觉得老师不过也是一个普通群体,不应受到额外束缚,从而限制了个人自由。对立还表现在教育部门的政策制定上,总是希望教师由内而外老成持重,争做社会模范,而教师群体却对此积极性不高,常有论者指斥类似规定,干涉个人自由。一边大力支持,一边又全力反对,舆论也随之分裂,教师礼仪讨论就陷入了“两头堵”的境地,双方各不相让,讨论一次次回到原点。
南京市教育部门在共识缺乏的情况下出台了这样一份事无巨细的文件,似乎想终结一种拉锯的形式,但就舆论反映而言却是南辕北辙。纵观整个文件,可谓“头发胡子一把抓”,完全没有区别和细分,令人不能信服。首先,文件适用的时间包括了日常工作与生活,如同把教师全部的时空都纳入到文件范畴内。教育部门可以在工作时间内,对教师们进行要求与监督,在工作之外不免有侵犯私权之嫌。
再者,文件也有扩大化之嫌,以致将“染指甲”“染头发”都囊括其中。众所周知,这纯属个人爱好而根本不涉及礼仪,如此规定对教师生活限制太大。试想,老师若因将白发染黑却触犯规定,岂不让人啼笑皆非?
凡事过犹不及,正是由于“一把抓”和“两头堵”才让教师礼仪讨论一次次破产,消耗大量的社会关注,却没有任何精益。但教师礼仪真无共识么?实则不然,人们心中有着部分的答案,老师们也在努力践行着。例如,在着装上不得穿具有性暗示或者挑逗意味的服饰上课,言行之中不得倡导奢侈和过度消费等等。
所以,教师礼仪标准制定不宜操之过急,更不应过度拔高,而要求同存异。如果把目光从无序的争论中跳出,将形成共识的意见上升为标准,日拱一卒,教师礼仪的构建也就可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