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红楼梦》开播以来恶评如潮,中国红学会理事、红学家邓遂夫先生为此撰文指出,李少红导演是一位富有才华的少壮派导演,之所以执导了新版《红楼梦》后一下子变成观众群起而攻之的“弱智导演”,是因为她受到了自以为是的中国红学会的红学家学究、顾问们的学术霸权的挤压。因此,他呼吁,我们对新版《红楼梦》不满,千万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地把什么都往李少红头上扣。(《中国青年报》9月14日)
邓遂夫先生在文中披露说,新版《红楼梦》被归入某个重点项目中,而中国红学会拥有对这个剧目的决定权,剧本要让红学家审核,他们不通过就不给盖章,不盖章就没法开拍。所以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表现手法,新版《红楼梦》都受到红学家们的左右。比如剧中那么多的快进镜头,是因为很多镜头红学家们不让省略,而篇幅有限,只好快进;再比如广受诟病的画外音也是拍成之后,红学家们以忠于原著为由要求补加的。
如果邓先生所说属实,则红学家的手确实伸得太长了,以至于越过了学术与文艺之间的界限,成为艺术创作的掣肘力量。当然,拍《红楼梦》绕不开红学家们的学术意见,但学术意见只能作为一种外部顾问力量,起建议、审读、挑错、把关等作用,而不能成为一种说一不二的学术霸权,否则必然会严重干涉艺术创作,使其偏离艺术创作的规律。事实上,红学家们所坚称的“忠于原著”,已经在实际上对新版《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其成为照本宣科、平铺直叙的图解《红楼梦》,不仅面目无趣,而且缺乏艺术的灵动与激情。
当然,这只是新版《红楼梦》遭到恶评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新版《红楼梦》创作过程中资本强权的无孔不入。新版《红楼梦》的演员选择和表演堪称惨不忍睹。弱不禁风的宝钗、面如满月的黛玉、笑声瘆人的王熙凤、老态龙钟的王夫人、三角眼的贾母……这些与原著中人物相去甚远的演员形象及其或稚嫩或刻板或庸俗或洋派的表演,都令人非常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