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内一家网络文学网站公司推出的“全国文学城市百强”评选活动选出了10强,“年仅”30岁的深圳远远甩开六朝古都南京、文人骚客云集的杭州等文化名城,高票当选第四名。(据8月25日《广州日报》)
我并不打算质疑深圳的名号,只是这个话题引起了我的好奇,我很想知道,作为一个文学城市,一个书香城市,或者一个文化城市,是否可以常常听到琅琅读书声?
这些年很多城市都热衷大打文化牌,文化成了诸多城市引以自豪的名片。且不说我国不少城市的图书馆其实根本就不够用,却又处于门可罗雀的尴尬境地,我想,既然敢称“文化城市”、“书香城市”,甚至“文学城市”、“知识城市”,读书的声音应该时时可闻吧?在所有入围“文学城市百强”的城市里,在所有的中国城市里,究竟有多少人在看书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读出声来?又有几个人会在比较公开的场合大声读书?
我听说,国外时常有小型朗读会,一群人聚在一起,诵读经典或者新作。我很羡慕,因为生活在农村,我实在找不到几个喜欢朗读的人,于是我幻想,我们的城市应该也有聚会朗读的人吧———虽然我知道,咱中国流行的是聚会“撮一顿”。多年前我爱听广播,记得有个节目中,主持人叹息,古诗吟诵几近失传,我也遗憾,何止失传,简直失声。这些年广播中的朗读也跟广播一样江河日下,“声音”在“形象”面前大概只能甘拜下风了。
偶尔也有一些朗诵比赛活动,有的看上去声势浩大,其实纯属虚火外强中干,这些活动基本不出校园,而且也多是临阵磨枪。平时学生朗读也仅限于教科书,完全可以称之为“被朗读”。
琅琅书声难道要成绝响?嘈杂的城市里,谁还能静下心来,以饱满的激情诵读诗章?我们的校园何时能有少年自由的优美的朗读?(马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