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里糊涂的就赶上了中国版的情人节,如果不是朋友之间问要送什么礼物,压根不记得多少年以前还发生了这么伟大的一个神话爱情故事。那正版的情人节是啥,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英文是Valentlne’sDay,说的是一个隐居在林间名叫Valentlne的修士,因看不惯战争时期暴君禁止平民结婚的做法,私自为人们主持婚礼,最终引来杀身大祸。为了纪念这位帮助别人私定终身的圣徒,情人节从此诞生。说到底是为了宣扬恋爱自由、婚姻自由。
有人说七夕是情人节,是牛郎织女七夕会。追根溯源,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讲过此故事:“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不难理解,因工作原因,爱人长时间两地分居,“天帝”在七夕给他们放了一天探亲假罢了。
把传统的“七月七”打造成“中国人的情人节”无外乎是商家的炒作。每年又是广告,又是晚会,如今好几家卫视搞七夕大联盟,有些地方还要举办民俗文化论坛,可最终不管是商家“打造”还是政府“法定”,也没看到同志们向外国人过情人节时那般疯狂,那般人山人海。七夕还在古代“公测”的时候,又叫“乞巧节”、“少女节”,到了现在一些人下载了国外的补丁,硬是将其更新升级成了山寨版的情人节,不仅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更是让不明真相的青年男女们为了给“情人”过节而过情人节。如此过节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首创在中国古代的七夕,被日本复制粘贴过去后,发扬广发,日本人过七夕的时候,内容丰富,人们会自发穿上传统服装,外出许愿,把心愿写在纸条上,然后挂在树上。许愿内容不限,父母健康,家庭幸福,不被导弹炸到等等,什么都可以,日本七夕节主要不是用来祈祷得到爱情,而是祈求姑娘们能拥有一身好手艺,让自己变成“杜拉拉”。
虽说七夕是节日,但没有假,就成了不了节假日。过七夕节便成了“偷偷摸摸”的,没时间停下匆匆忙忙的脚步,也就没时间静下心来,尽情地感受人间的温暖和爱,感受那些值得我们珍惜和回味的点滴。实际上,除了春节,其他与七夕类似的传统节日,在大城市里,一家人聚在一起从容吃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对于传统节日,我们不仅失去了一天两天的假期,更失去了人间美好情感的感受、美好生活的积淀与回味。
看不见的生活压力像木马一样隐藏在各种版本的节日背后,一旦跳出来就能让你的节日过的索然无味,一边是激烈社会竞争导致工作岗位稀缺,一边是物价上涨让你在60岁前要努力攒够500万才能过上富足的老年生活。前几天媒体不还报道,中青年人应该作好“空巢养老”的准备,必须从现在起留出自己“过冬的粮食”。如此背景,没有安全感的人过七夕甚至更多的节,不仅没有内容,形式上也很痛苦。节日没成生活的开始,反而是工作的前奏。
尽管知道拼命工作的时候,不能忘记工作的目的。就连导演冯小刚也在微博里说,“不能因为玩耽误了工作,更不能因为工作耽误了玩。”当要以愉悦的心态来迎接七夕时,我“打酱油”般过一个没滋没味的山寨版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