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6月“学而优”广州暨南大学西门店关闭之后,经营16年之久的广州第一家三联书店也于7月31日撤出广州购物中心,接下来,在广州核心商圈盘踞十年之久的“龙之媒”书店也将于8月15日结束营业。于是,关于民营书店遭遇“寒冬”的说法又一次如期而至。(8月9日《深圳商报》)
书店经营举步维艰,这是不争的事实。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家说的也很多了,但我对书店并不这么悲观。以我浅见,至少有三个路子值得努力。首先,书目选择上要精益求精。书店一定要善于总结和分析读者的购书规律,然后有针对性地购进图书。比如开在超市里的书店,一般是孩子及女性家长光顾的多,如果可供选择的书目太少,他们不喜欢的书目又太多,那么,久而久之,这部分群体自然就不愿意光顾了。而开在学校附近的书店,则应以学生书籍或青年人喜欢的书为主。
其次,销售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一般书店,都是按常规售书,比如读者自由选书,然后到收银台按价付款。能否换换方式呢?好多地方的人们喜欢到街头书摊淘书,除了价格低廉以外,与方便也不无关系———路过时随便拿起书看看,看好了买了就走———正规书店能否也采用类似的方式,方便读者购书呢?还有,书店的书能否边售边租呢?读者可以按每天多少钱将书租回去看,看的天数多了,觉得买下来划算,也可以直接买下……这些办法,应该说完全可以吧?
此外,经营模式要与时俱进。这也是很关键的一个路子。书店只能卖书吗?显然不是!在书店搭售其他商品,或兼搞其他服务,以此增加书店收入,不也能以此将书店经营下去吗?比如,在书店里摆个柜台,销售饮料、水果、纪念品等,或提供上网、休息等服务,不仅可以增加收入,也能带动读者的购书欲。这也可以理解为以店养店,也就是多种经营。超市、机场候机厅等处能兼售图书,书店为何不能兼售其他商品呢?只要想到了办法,手续肯定能办下来。多举并措,完全可以促进书店效益的提高。
总而言之,书业不景气,再加上网络售书等新的影响,民营书店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这是不利的一面。但只要书店经营者勇于进取,敢于开拓,一定能找到合适的经营之路,从而抵挡得住书业“寒冬”,这又是值得期待的一面。心若在,梦就在;信心若在,成功也就在!(涵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