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怎样才能超越《功夫熊猫》?

时间:2010-07-12 15:22   来源:新华网

  日前,针对中国是否会在政策上放宽对国外动漫作品的引进的问题,国家广电总局副总编辑金德龙表示:中国在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但反对大量引进境外动画片,因为大量引进国外动画会使中国的动画产业受到重创,使中国动画产业难以崛起,使国内的少年儿童难以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7月10日中新网)。

  金德龙的表态让人感到喜忧参半。喜的是相关部门总算有了保护本土动画产业的意识,市场经济搞了这么多年,大家终于都明白了,本土的市场如果不加保护,便很快就会被外来的商品占领,市场一旦被占领,要夺回来就是难上加难,而没有市场,任何本土产业的发展,都不过是空谈而已。忧的是任何产业都不能单靠保护生存的,中国的动画产业要想真的能够抵挡住境外动画的冲击,关键还是要靠自身做大做强。

  但这恰恰是中国动画产业的软肋。从1998年的《花木兰》到2008年横扫全球票房的《功夫熊猫》,美国制造的“中国风”动画片在国内外的大获成功,让中国动漫界陷入尴尬,直至2009年初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出现,才算为国产动画注射了强心剂。不过,观众对“喜羊羊”的神话是不是真的可以复制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就在“喜羊羊”隆重上映的同时,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北京益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对全国31个省、区、市3106人进行的调查显示,仍有62.3%的人认为当前国产动画的“最大问题”是欠缺精品。

  统计表明,我国是世界上在学校学习动漫专业人数最多的国家,许多国外动画片都是中国人画的,这也就是说,人才是充裕的,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动画产业也“不差钱”,实际上,中国早已是动画片年产量世界第一的国家。那么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瓶颈究竟在哪里?在笔者看来,主要还是在创意不足、内容缺乏竞争力上,这使中国动画片的想象力一直备受质疑,如情节乏味、人物脸谱化;依赖历史题材、作品没有创新;对白生硬、故事冲突薄弱等等,所谓大制作、豪华阵容等也因此失去了应有的优势。

  缺乏创意,说到底还是一个缺乏文化自信的问题。因为缺乏自信,所以“山寨”风行,一味模仿日、美等“洋动画”,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原创;因为缺乏自信,所以也一直无法走出翻拍经典神话故事的老路,缺少时代感,难以引起今天的观众共鸣。

  显然,解决这样的问题,单靠限制引进境外动画片是不行的,而要靠本土动画的创作者,深入到本土文化深厚土壤中去,汲取丰富的营养,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如此才能“创作”出真正为中国观众喜闻乐见,同时又能在海外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作品来——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才能说中国本土动画实现了自立、自强,中国不仅是一个动画大国,也是一个动画强国了。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