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不能躲在“反伦理”的瓶子里混

时间:2010-07-06 15:26   来源:羊城晚报

  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王卫平近日表示,目前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存在着不痛不痒以及反常规伦理结构的问题,“一些作品只看到表象就放大了来表现,未必是社会的本质。”(《新京报》7月4日)

  与“一些作品只看到表象就放大了来表现,未必是社会的本质”相对应的是公众的郁闷:《错爱2》中两家人在同一屋檐下,前妻和现任妻子在洗脚、搀扶、做饭等细节的表现,被观众评为最违反伦理的电视剧情节之一;看过《我的丑娘》这部电视剧的人,都会说一句话:“这家人怎么那么惨啊!”普通的打工族,从婆媳问题到孩子生病要卖肾,不少人都郁闷至极,“难道越是好人越是得不到好报吗”;《中国家庭》则上演了媳妇“没生儿子被婆婆嫌弃、生了女儿被弟弟调包、成了女儿的老师却浑然不知”等情节,这让观众产生了疑问:“如果中国家庭都这样,那日子都别过了”……

  若干年前,《渴望》等苦情剧的热播给电视剧编剧传达出了一定要写苦难、一定要写苦情的信号。如今,尽管很多国产电视剧的创作都在转型,家庭伦理剧却还在“前辈”留下的苦情瓶子里苦苦挣扎。

  于是,编剧们极力将人世间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不幸、痛苦加到剧中人物身上,反复上演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悲剧。这种“以笔为刀、刀刀见血”的做法或在短期内让一些观众宣泄、释放情感、情绪,但长此以往,即使管理者不亮起红灯,也会遭到观众的抛弃。这可以从涉案剧、帝王戏的发展轨迹中得到印证。

  不假思索的反常伦理描写,实际上表明不少家庭伦理剧编剧缺乏直面现实的勇气,回避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真实的冲突和矛盾;而想象力的缺乏,令一拥而上的家庭伦理剧情节大同小异。与叙事的贫乏结伴而行的是价值的困境:一些家庭伦理剧剧情矛盾、牵强,爱情、亲情、乡情、友情等情感的纠葛,常常处在错乱状态,使观众陷于茫然。

  我们当然不能期望电视剧成为什么济世良方,毕竟它只是大众文化中的一种。但电视剧在带给人们嬉笑怒骂之余,总得留给人些什么,或是对生活的感悟,或是于困境中奋起的精神力量等,而不应仅是廉价的眼泪和反伦理意识。(朱四倍)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