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高考语文阅卷工作今晚结束。阅卷教师反映,许多作文都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不是从材料的核心思想出发去深入剖析问题,而是将肚子里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应试“话题”掐头去尾套题写作。(6月16日《新民晚报》)
“共同的错误”并非今年才犯,而是年年在犯,一犯再犯。错误之所以共同,原因就在于这是应试教育一个“教师”教出来的。比如考前很多模拟试卷、统测试卷以及还有作文指导书,都指点学生围绕“大与小”、“远与近”、“多与少”、“成功与失败”之类的话题反复操练,教考生以此作为考场应变之策,而众考生在左一次模拟右一次模拟中,已经操练得炉火纯青,习惯成了自然,到了考场之内,掐头去尾套题写作,轻车熟路就蹈了故辙,犯了“共同的错误”还不知怎么回事。
新华每日电讯日前有一条消息,亦可作为“共同的错误”犯了又犯的背景:上海市教科院在上海等6城市进行的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现状调查显示,教师对奇思怪想容忍度极低,85%的学生不能在自由发表见解后得到老师赞赏,孩子的不少创意在萌芽中就遭夭折。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曾感叹:人家的创新人才是教育体制培养的,我们的创新人才却是教育体制下漏网的。既是漏网的,自然少而又少;多而又多的是犯“共同的错误”的。在同样让人难以释怀的是,阅卷教师所言,其实也是马后炮——阅卷老师痛陈高考作文的假大空,是年年高考阅卷之后必有的景况。然而再看看那些因“另类”才走红的“高考零分作文”,我倒不能不问:呼吁写真话的阅卷老师,如果你看到“零分作文”,会给几分?要是你也给零分,又要求考生写只能得零分的作文,这不是误人子弟吗?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作文怎么写,写什么,从来由不得学生自己作主,而必须符合老师(其实是应试教育指挥棒)设定的价值判断,于是高考作文成为“八股”大全,恰是必然的归宿。
有议论说“共同的错误”敲响了语文教育的警钟。然而“共同的错误”敲响的又何止只是语文教育的警钟。“新八股”的背面,其实更是青少年一代的集体失语。当孩子从开始被逼着,继而习惯于说大话、空话、套话的时候,我们失去的难道只是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吗?(奚旭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