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高考时,高考作文照例节令性地热了起来。和往年一样,关于作文题目“诗意太浓,民意太寡,回避现实,凌空蹈虚”的批评声音,依然不在少数。
批了这么多年,这个问题似乎依旧无解。当然,并非未有寸进。平心而论,对照多年前的作文题,我们还是能发现一条“稀释浓浓诗意,渐渐走入现实”的命题轨迹的。
比如,这两年几乎不会再出现,我们上学那时的“人生,诗意还是失意”、“春夜细雨”之类诗意盎然的题目了。去年的作文题,还曾一反常态,“时评味”相当浓烈:“金融危机、圆明园兽首、90后自述”,这些媒体热议的话题,都搬上了高考作文试卷。
只是,现实效果似乎都不尽人意。满纸人生感悟的诗意题目,催生的多是“假大空式”的装深沉装哲理抑或“怀疑人生”的临场笔墨;而强劲的“时评风”考题,对于加班加点全力攻坚的高中学生来说,也有些勉为其难,平日题目看电视看新闻,关注时事的时间,恐也不多。
所以,还是立足学生实际的一些小切口题目,更加务实。当然,能提供广阔联想空间的,开放式漫画命题,也不错。比如今年全国卷的一道作文题——漫画场景: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
这道题,给予学生的发挥空间还是相当不错的。当然,这可以见仁见智,一万人心里有一万个哈姆雷特。网友点评:“有些人正满足于猫吃鱼一样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把应有的拼搏进取和最本质的东西都忘得一干二净。”这可算中规中矩的说法,正统靠谱,考生据此展开论述,得分应不会太低。
这位仁兄最后还不忘点题“以动物写动物就行了,在孩子们心中,社会没有腐败……”可以看出,这话才是点睛之语。从之后颇高的支持率来看,大家对此言的认同度,不言而喻。同样有代表性的获众网友纷纷顶贴认同的,还有一句:“一看这题就联想起:社会上,许多女人都在傍大款,就一个女人挣钱工作。别的女人说‘有男人的钱可用何必自己挣?’”
仅据此网言网语,不能断言成人与考生对漫画的理解,就存在如此简单明晰的认知分野。似乎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真对社会万象,一无所知。其实这是固化的偏见,
资讯时代,他们对社会的了解远非预想的那么小儿科。这两天他们只是都忙着考试,没工夫表达,而考卷上又不允许有“出格”反应,哪怕它是直击现实的真实。
那些猫吃鱼而不捉鼠的现实,考生真的闻所未闻?非也,只是作为当事人他们更清楚,
若据实而论,眼下稍有“洁癖”的阅卷评分机制,未必会对描绘了不够洁丽的现实的作文,给出一个满意的分数。
所幸,此文不参考不受限,又可上网搜集资料。点开一个网页,竟就搜出好几条“猫吃鱼而不捉鼠”的新闻:《 陕西神木原副县长受贿获刑 称收钱多了就习惯了》、《中科院:反对院士兼职过多领取不当报酬》、“重庆公安局组织“失足”民警讲感悟,民警深刻感悟到“平安是福、放纵是祸”,违纪违法离我们并不遥远。身陷囹圄,才知自由的价值,失去很容易,坚守很必须。”
这只是同一天一个页面上的新闻,轻点鼠标,还可输出更多更有代表性的类似猫不捉鼠的事实。猫和鼠是否真是不能共生的“天敌”关系,这属生物学范畴暂且不论,但在传统的社会和法治意义上,官员和贪腐应是不能共存的;同样,专家学者不治学而醉心谋利,警察不除恶,却搞出文强式“警匪一家亲”怪象,这显然是不能为民意和法律容忍的。
这或远超出漫画“猫吃鱼而不捉鼠”的命题意义,不在作文评判范围,但却是残酷的社会现实。“猫不捉鼠只吃鱼”不止是道作文题,也是现实命题,而且早已到解题时候了!(李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