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权力改组后的民进党走向
华广网24日刊载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陈星的文章分析民进党权力改组后的走向。文章指出,民进党这次权力改组之后,派系运作的模式也会发生较大变化,蔡英文对民进党的改造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近几年来蔡英文的政治风格的重要特点被自称为“理性”和“柔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民进党放弃使用暴力,相反如果条件许可或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暴力仍是蔡英文的重要选择。现在离2016年选举毕竟还有一段时间,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走向值得持续关注。
全文内容如下:
7月20日民进党召开全党代表大会,党内权力重新洗牌。这是蔡英文重新接任党主席后的重大权力调整,蔡英文派系逐渐形成,民进党内的派系运作模式也将随之改变,民进党内的派系重组以及权力博弈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较于蔡英文上次没有推出自己的人马,这次民进党权力改组中亲蔡英文的苏嘉全和陈明文出线,被外界视为是蔡英文派系形成的标志,不过蔡英文并不承认,而是认为这“有点像在编故事”。从蔡英文的从政经历来看,其与民进党以前大多数党主席不同的地方在于其没有派系色彩,这次蔡英文的上位主要依靠者并非是派系的强大,而是近几年来在民进党内逐渐累积起来的政治声望。陈水扁下台以后,蔡英文在最低谷的时候出任民进党主席,经过几年的经营,逐步将民进党的声势从低谷中拉抬起来。这个结果使蔡英文在党内争取到了大批拥趸,2012年蔡英文代表民进党角逐台湾最高领导人失利以后,党内就已经有一部分支持者希望蔡能再选一次。以此言之,这次蔡英文接任党主席并主导权力改组之后,民进党才真正进入“蔡英文时代”,蔡在党内的控制力显然已经无人能及。
民进党这次权力改组之后,派系运作的模式也会发生较大变化。蔡英文并不是依靠强大的派系上位,如果不到迫不得已不会加强派系的经营。影响所及,民进党传统的派系运作模式必然会有所调整。传统的派系如“苏系”、“谢系”由于手中没有政治资源,以他们为中心的派系已经很难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有的派系都在向蔡英文靠拢。现在民进党内除了前“新潮流”外,其它派系的影响力已经大幅萎缩。同时,民进党这次权力更迭带有世代交替的特征,苏贞昌等旧有派系在新老世代角力失败的情况下退出权力中心舞台,未来如果要获取政治资源,大概也只能更加依附于目前的权力结构,已经没有与蔡英文及民进党中央抗衡的资本。
从这次权力改组的情况来看,蔡英文对民进党的改造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蔡英文自陈水扁下台后出任民进党主席以来,就坚持用“蔡氏风格”对民进党进行改造,这种改造的核心在于改变民进党“街头政党”的形象,同时改变基层工作模式,全面加强对社会的渗透。随着蔡英文在党内强势地位的确立,这种改造也势将继续推动。近几年来蔡英文的政治风格的重要特点被自称为“理性”和“柔性”,其主要目标在于帮助民进党摆脱“暴力党”的形象。民进党内对蔡英文认同的加强本身就是对这种政治风格的承认。
但这并不意味着民进党放弃使用暴力,相反如果条件许可或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暴力仍是蔡英文的重要选择。今年的“太阳花学运”就是一个例子。蔡英文通过暴力的使用展现给民进党的是一种干预岛内政局以及两岸关系发展的能力,也正是这种能力的展现使苏贞昌在党主席选举中不战而退,蔡英文成为唯一的党主席候选人。可以预料的是,未来民进党如果能够取得对国民党的优势以及取得一定的两岸关系话语权,暴力冲突行为可能会有所减少。相反如果该党发展一直受制于两岸关系,试图以突破困境为目的之暴力冲突会不断增多,这些行为的目标所指在于加剧两岸关系的有限紧张并以此进行政治动员。从这个意义上说,蔡英文营造的“理性”形象不过是一个工具,一旦形势需要马上可以甩掉“理性”的外衣换上另外一副面孔。
民进党权力结构调整以后,新主“登基”,“天王”逊位,民进党2016年前的整合已经初具雏形,世代交替也已经大致完成,未来该党主要的着力点主要是加强对社会的渗透,即一方面强化基层服务,既加强该党自身在基层的影响力,同时也伺机进一步瓦解国民党的基层组织,全面削弱国民党的基层动员力;另一方面民进党会按照既定的方向加强与社会的联结,特别是加强对社会运动的介入和参与,会在自己的论述中增加“公民社会”的内容,将政治动员的内容加赋在“公民运动”之上,增加政治动员的道义“正当性”。因为自2000年民进党上台以后与社会运动的关系渐行渐远,台湾社会运动的发展也呈现出“去政治化”的特征,蔡英文已经不同场合强调民进党要适应“公民社会”发展,即民进党必须考虑在新的情势下让“公民社会”接受自己的问题。未来这一议题还会持续推动,且将这一议题与打击国民党和对抗大陆联系在一起。
可以看出民进党主要的政策诉求集中于岛内,两岸政策的调整仍具有相对被动性。显然两岸关系持续向前发展会对民进党的“台独”立场会产生挤压效应,所以民进党不顾台湾民众福祉和社会观感强行用暴力手段阻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快速推进。自今年3月以后民进党在两岸议题上边缘化的情况已经开始有所改变,一方面民进党通过“焦土政策”强行阻挡服贸协议进入“立法”程序,另一方面则通过“太阳花学运”强行阻遏了两岸关系快速发展的势头,这也意味着民进党从国民党那里抢回了部分两岸政策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民进党更没有调整两岸政策的动力。不过未来民进党如果要与国民党争夺2016年最高领导人选举的话,就必须处理两岸政策。未来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走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今年底的“九合一”选举结果,如果民进党的优势扩大,则可能会淡化“台独”立场;二是美国的态度,即民进党必须能找到一个美国能够接受的两岸论述,否则民进党的重新执政终归是镜花水月。现在离2016年选举毕竟还有一段时间,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走向值得持续关注。(陈星,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