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一些青少年价值观为什么错乱?罪魁就是“去中”教科书
【两岸快评第811期】
台湾历史教科书“去中国化”。(图片来源:网络)
近年来,许多人看不懂台湾年轻人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去年香港“修例风波”,他们以“挺人权”的名义反对香港警察,热血沸腾;今年美国弗洛伊德遭警察锁喉致死事件,他们却一片静默。他们很多人平时高喊“维护主权”的口号,但最近,面对日本要将钓鱼岛更名为“登野城尖阁”事件,涉及渔权主权,他们却充耳不闻。
如此明显的两套标准,是如何产生的?是谁让这些青少年的价值观如此错乱、迷惘、自相矛盾?其实,这种现象背后正和岛内推行了多年的“去中国化”历史教育有关。台湾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仪指出,20年来,台湾的教育资源被用来逐步建构一套“反中”的历史诠释。去年9月,所谓“108课纲”指导下的历史课本上路后,中国史正式在台湾被虚无化。
有人可能不知道台湾的历史课本和大陆有什么不同,但其实,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台湾的历史教育就开始构建所谓“同心圆”历史教育。
具体来说,台湾的历史课不按时间顺序授课,而是以地域性或其他主题来授课,不但不强调台湾与大陆的关联,甚至避谈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这套“台独”史观教育中,整个台湾史的格局,就是台湾这块地方陆续受到荷兰人、西班牙人、日本人、汉人的统治,而且这些都是“外来政权”。
台湾的教科书告诉孩子的历史是这样的: 以台湾这块土地为核心,往外触及到“中国”,再往外触及到世界。
这就是台湾所谓的“同心圆”史观。
台湾30岁以下的年轻人,几乎全部受到这套同心圆史观的教育长大,以“台湾”为主体来看历史,让台湾与中国“泾渭分明”。我们从这里可以了解到,岛内“独”派怎样用“台独”史观毒害台湾年轻一代,进而磨灭台湾同胞的中华民族意识。
不仅如此,民进党二次上台执政之后,继续对历史的中国史部分大改。令人发指的是,去年开始推行的“108课纲”,竟然直接废除中国史,将之并入东亚史。
目前在民进党当局推行的“108课纲”下,台湾学生接受的历史教育是这样的。
台湾的小学没有中国史。
台湾初中历史18个单元,与中国历史相关的只有3单元,占1/6。
台湾高中的中国史更是碎片式嵌入东亚史,单元如“从汉、晋到宋、元时期东亚人群移动的特色与影响”等。中国和东亚国家位于同等的位阶。学着这样历史长大的孩子,将来还会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吗?
在“两蒋”时期,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原本不存在问题,除极少数人主张“台独”,90%以上的民众都坚持“一个中国”,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而李登辉上台后,台湾经历了陈水扁、蔡英文当局等“去中国化”的教育、文化、政治操作后,短短二十几年时间,就已经培养出数量非常可观的“人造独”青少年。
台湾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仪14日在“中时电子报”发文指出,台湾高中第二册历史课本,不仅讲中国史,还放进日本、韩国、越南这3国几千年的变迁,中国史的脉络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再搭配偏颇的史观,那连这点关于中国的记忆都未必美好。
试想,当少得只剩几页的中国政治史,标题竟然是《传统政治权威的形塑》;台湾光复时期的标题是《威权体制下的台湾》,受这种历史教材熏陶的学生,会形成什么样的“中国概念”?不仅如此,在新的历史课本中,连“台湾地位未定论”也被提出讨论,这将会对台湾青少年造成什么样的毒害?
民进党当局正通过教育、文化、社会、媒体各个方面的扭曲“去中”操作,荼毒台湾年轻一代。“去中国化”教育改变不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和结果,只会令台湾下一代产生错误认知,更加难以面对真相。正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评价李登辉的所谓“本土化”进程时所说,“不会改变最终统一的结果,这样做只能使台湾人在重新统一实际发生时更加痛苦。”(文/石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