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试飞“勇鹰战机”能对抗解放军?网友吐槽亮了
【两岸快评第809期】
“勇鹰”教练机资料图。(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新闻网”)
10日上午9点30分,台湾“勇鹰”教练机在台中清泉岗机场进行了首次飞行测试。台军官员表示,“勇鹰”教练机在今年5月完成首飞前的审查,6月开始执行首飞任务。在2026年前,研制方将向台军交付66架“勇鹰”教练机以及26套地面辅助训练系统。
这款被台湾标榜所谓“自造”的战机自曝光以来就备受关注,在首飞成功之后甚至还有绿媒吹捧,称这款教练机可以挂弹对抗解放军,还说这款教练机具备“平战转换”能力,战时能加挂武器,从教练机变成攻击机,加入到“防卫台湾”的任务中。
说起来挺热闹,但是,在台媒的添油加醋之下,这款战机所谓的“自造”和“性能”又有多少水分呢?
有眼尖的网友一眼就发现,单从外形上看,这款教练机和30年前台湾研制的IDF“经国号”战斗机特别像。
据环球网报道,“勇鹰”教练机的研制方汉翔公司也承认,“勇鹰”教练机在外形上承袭了“经国号”IDF战斗机的特性。但汉翔坚称,“勇鹰”大量采用了复合材料,超过80%的部分都是全新的设计。
台湾的IDF战机号称“自造”,但其实和美国的公司有千丝万缕的联系,30年前,台湾花大价钱引进了美国的技术,发展了IDF“经国号”战斗机,成为汉翔公司主力产品,如今这款战机改头换面,又被打造成了“勇鹰号”教练机,这款所谓的“新型战机”的外形几乎与台军现役的IDF战斗机如出一辙,难怪有台湾网友吐槽说“也就是一台IDF改,而且是往下改”。
为什么说是“往下改”呢?我们知道,所谓教练机就是有串连的坐舱,里面可以坐学生和老师,实际上就是把单座变成了双座,把它用于学员的训练。这款新机型与IDF战斗机相比,只是从单座变成了双座而已。气动外形设计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一架飞机是否具有良好的飞行品质,甚至比航空发动机和飞控系统的作用还要大。“勇鹰”的气动外形基本停留在IDF的水平,这意味着其空中机动性也不会比IDF有什么质的提高。
况且,“勇鹰”的定位是高级教练机,出于节省采购与日常使用成本,其发动机并未安装加力。再加上从IDF战斗机的单座变为双座,增加了一个座舱和飞行员的重量。此消彼长之下,“勇鹰”的飞行特性几乎能且只能比IDF更差劲。
有网友对此评论说:“整整30年,就加了个座,这简直就是个笑话,可台湾的媒体,居然好意思拿出来夸?”“这简直就是骗台湾人的道具”。
更何况,“勇鹰”教练机是简配版的“经国号”战斗机,本身是作为造价低廉的教练机而设计,拆除了“经国号”战斗机原有的火控雷达和战斗系统,作战能力更是进一步缩水,想要用来“防卫台湾”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至于所谓的“平战转换”,就更是再平常不过的能力了。现代军用教练机普遍具备一定的挂载和发射武器的能力,为的就是让新飞行员体验和训练一些武器弹药的使用方法。至于让教练机挂载武器上战场,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加装了雷达和火控系统,并携挂武器弹药后,教练机的综合战力也远远不如正儿八经的多用途战机,只能算是临时“凑合用”。毕竟,若是专用的战斗机或攻击机数量足够的话,谁会让教练机上战场?用教练机客串战斗机或攻击机,只能表现出装备量不够的窘迫。台湾媒体如此迫不及待地自卖自夸,还说要所谓的“对抗解放军”,恐怕也只是走夜路吹口哨,给自己壮胆而已。(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