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涉台专家:新一任国民党主席面临严峻挑战

2020-03-09 14:28: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两岸快评第673期】

郝龙斌、江启臣参选国民党主席。(图片来源:台湾“中时电子报”)

  3月7日,中国国民党举行党主席补选,青壮派“立委”江启臣一举击败对手、前副主席郝龙斌,如愿登上主席之位。江启臣年富力强,他的成功当选,对国民党而言,确是件好事,有助于国民党推动改革,加快世代交替,增添党的活力。不过,在现今岛内的政治生态下,江的党主席之路必将是荆棘丛生,将走得异常艰辛,其要想率领国民党浴火重生、东山再起,无疑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就当前而言,江启臣主要面临着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国民党的方向路线。国民党一直存在着所谓本土与非本土派的方向路线之争。本土派受李登辉思想影响较深,部分继承了李的方针路线,政治主张与民进党接近。非本土派则继承了传统的国民党的路线方针,承认“九二共识”、接受“一中原则”,主张两岸为一个国家。双方围绕国民党的方向路线的矛盾斗争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在面临选举等重大事件时,表现得尤为突出。2016年初国民党败选后,国民党内部分少壮派人士迁怒于“中国国民党”党名,学着民进党的“去中国化”,主张将中国国民党党名中的“中国”二字去掉。今年初台湾地区领导人及“立委”二合一选举,国民党大败后,党内又出现一种倾向,就是将败选归咎于“九二共识”,认为是国民党坚持“九二共识”才导致败选。由此,党内出现了去“九二共识”的论调,主张抛弃“九二共识”、以新论述取代“九二共识”,搞一个“九二共识升级版”等等,不一而足。在这次党主席补选中,围绕方向路线的矛盾斗争复杂激烈,甚至出现“断三通论”等论调,让人唏嘘不已。江启臣上任后,国民党的方向路线向何处去,将是对之党主席身份的重要考验,也是对国民党全党的重要考验。如若不能很好处理,妥作安排,国民党前景堪忧。

  二是内部的团结整合。长期以来,国民党一个重大的缺陷就是团结整合相当困难,而同民进党的斗争却缺少策略、没有章法,常处下风。在今年初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次选举,可以说是分裂的国民党对团结的民进党,惨败可想而知。国民党党内初选前党内群雄四起,争夺激烈,尚可理解。但初选底定、候选人敲定后,几位败选者没有一位口服心服,初选的矛盾斗争愈演愈烈,持续很长时间,既予外界强烈负面观感,又让支持者强烈不安,严重影响选举的竞争力。对于民进党大肆操弄主权议题,渲染所谓“芒果干”(亡国感)的选举策略,束手无策,毫无招架反击之力,在选举中越来越被动,原本不错的选情被葬送。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积弊暴露无遗。反观民进党内初选,蔡英文与赖清德虽斗得你死我活,刀刀见骨,但初选一结束,赖马上表示接受选举结果,全力支持蔡英文参选,并最终接受了“蔡赖配”,尽管心中情结并未完成化解,但表面上维持了团结,显示出全党团结一致打选战,稳定了支持者,稳住了票源。

  未来,江启臣能否团结整合全党,较好清除该党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陈年积弊,既是对江领导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国民党未来发展的考验。如果江做不到,就会形成旧的矛盾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的艰困局面,令江启臣、令国民党应接不暇。

  三是民进党当局强力打压。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虽反复强调要谦卑,要和解,却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实际上却痛下杀手,往死里整国民党。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民进党挟“国会”优势,强行通过“不当党产处理条例”,成立“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违法对国民党的银行帐户实施冻结,釜底抽薪,将国民党逼上“破产”绝境,党工的工资开不出,不得不借钱发工资,党的正常运作难以维持。在岛内的劣质选举文化氛围中,国民党无钱可用,可谓是被掐住脖子。台湾的选举,钱虽不是万能的,有钱不一定能选上;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没有钱则绝对难当选。没有钱的国民党要想打翻身仗,难度无疑是大大增加。

  民进党当局还推出一系列恶法,如先前的“中共代理人法”,以及后来的“反渗透法”,矛头重点是对准国民党。先前的“中共代理人法”,对“中共代理人”的定性模糊、弹性,没有明确标准,让人不知所措,是不是“中共代理人”,是否影响台岛“安全”与“社会安定”,均是由民进党当局说了算。后来强行通过的“反渗透法”如出一辙,其中的“境外敌对势力”及“渗透来源”等,空泛含糊,并无明确指向。这正是这些恶法的核心要害之处。如此一来,民进党当局可根据恶法随心所欲、任意操弄,顺者昌、逆者亡,想办谁就办谁。如此,有利于民进党当局对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国民党等党派、相关社会团体及人士等乱扣帽子、乱打棍子,罗织罪名,给予惩法,或问罪下狱,或罚得倾家荡产,使得国民党的处境更加艰困。

  面对民进党当局的强力打压,江启臣能否领导国民党妥加应对,恰到好处地予以反击,进而改变一味挨打受压的被动局面,将是江启臣能否胜任党主席一职、率领国民党东山再起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南京大学台研所教授、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杨泽军)

[责任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