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从相当大陆45%到低于4.5%,台湾仍拿岛内选举强刷"对陆优越感"?
【两岸快评第192期】
眼下距离2020台湾“大选”只剩四个月不不到,熟悉岛内政治生态的人都知道,若在“往届”这个时候,竞争者间的捉对厮杀早已不可开交,整个社会上都会弥漫着喧闹的参选人对战、叫阵氛围。而这一次,时至今日,确定参选这2020的究竟有哪些人?确定参选的究竟有几组人?郭台铭、王金平、柯文哲究竟会不会整合出一组人马参战,还是说“分进合击”,仍无最终明确结果!(尽管郭台铭方面12日上午已单方面宣布退出国民党,但其幕僚也表示,当日发布的退党声明与参选与否无关)。
正所谓“看热闹不怕事大”,在很多人眼里,台湾的选举确实“好看”。继有戏剧性,又有冲突性。满足民众对宫廷秘闻、政治斗争的猎奇心。特别是这一届,一幕幕高潮、一波波反转,悬念丛生的“剧情”更是引人入胜。台上政治人物卖力演,台下社会大众贼着看。观众爱看,媒体就爱播,至于如何治理、发展台湾,几乎没什么人关注。一天到晚除了选举还是选举。
在台湾,选举、政争就是这样常年充斥着媒体版面。比如,自去年起,“九合一”选举就几乎承包了全年的媒体焦点。转过年来,看完了“九合一”,岛内媒体上便开始充斥民进党党内提名斗争、派系斗争、“英德大战”的内容,各种争权夺利、你死我活的,好不热闹。接下来,上演的是国民党党内初选,“五强争霸”演完还不算,还附带一系列“愿赌不服输”的“番外篇”,什么“郭台铭选不选?”“王金平选不选?”外加一直贯穿始终的“柯文哲选不选?”“三人到底结不结盟?”“结盟的话谁当老大?”演到最后宋楚瑜的亲民党也来了,不断将形势推向高潮!以上是剧情发展的“主线”,除此之外还有“支线”:比如蔡英文如何各种“捡到枪”,使民调反转;韩国瑜如何应对黑韩产业链等等。
至于其他攸关民生福祉、社会发展的新闻,比如说台湾少子化、老龄化的问题,青年低薪的问题,高科技产业竞争力衰退的问题,民众也不怎么关心,这类的新闻即便播出了收视率也很低,久而久之媒体也就不再探究、播报了,一门心思扎堆报道选举、政争去了。
用岛内有些专家的话说,以上这种“只关心选举”的现象,是由岛内观众与媒体互为因果,共同导致“病症”,而且目前台湾的社会生态就是如此,即便已经病入膏肓,一时间也没有解药。但从平民大众的角度想想,像科技、教育、经济这些议题虽然关乎社会发展,但对普通百姓来说,也带有很强专业性,其背后表露出的问题也过于复杂、沉重,更何况与百姓眼前的自身利益未必迫切相关,有时甚至是以“暂时性无解难题”的形式摆在那,短期内解决不了,争论多了又无益。以普通百姓的视角而言,关注这些也许并不如顾好眼前一亩三分地,经营好自己的小日子来得实在、有实际意义。运气好碰上点“小确幸”,没事再打开电视找点乐儿、看看“政治宫斗”解解闷儿,日子便这么一天天过来了。实话实说,也不失为一种活法儿。但问题是,既然要追求“小确幸”,要享受平淡安逸的生活;您当然可以只管自己,不操社会发展的心,但总要把攸关百姓生计的公权力,托付给靠谱的政治团体、人物吧?最起码,要确保他的施政会相对务实、理性,不会激进爆冲,动不动就隔海挑衅、呛辣,戕害经济民生、百姓生活吧?“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台海有安宁,才能‘小确幸’”。这样的道理,再清晰简单不过。
这是从一般民众的角度而言,对政治人物而言呢?尽管2020最终对决的人马还没确定,但迄今为止,各种选举花招已经层出不穷。看似热闹精彩,但却缺乏价值理念与政见蓝图的论辩,这使得2020似乎开始成为一场缺少厚度与内涵的选举。由这样的选举来决定台湾的领导人,难怪越来越多的岛内人士开始萌生焦虑。有台媒表示,选战至今,参选人与政党求胜的策略考量,高过对政见论述与台湾未来的探索,缺乏对正确理念价值的坚持,甚至逐渐成为一场政治脱口秀。参选人每天上演的是空泛苍白的言辞攻防,沉迷于争取粉丝与网络声量,令人气馁、厌倦。所以,如果真是富有担当、苦民所苦的参选人,除了选举造势、拼市政、反抹黑外,更亟需走出互逞口舌之利的泥潭,提出理性务实的政策主张,将台湾从误区中导向正轨。
谁也不能否认,台湾的选举确实“好看”、“解闷”、“够消遣”。但需要思考的是,令许多台湾人津津乐道的选举,除了有可能沦为政党的“政治脱口秀”、“权利游戏”,更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烧钱游戏”。选战中宣传、打广告、插旗子、请人,处处都得用钱。就算来的人不要钱,也总得给补贴个盒饭、矿泉水吧?动辄几万、十几万、二十几万的参与者,这些都要用到钱。所动用的义工,多少也得给点补贴吧?最近,有专家依据历年资料算了一笔账:每次参选岛内领导人,蓝绿双方的花费10亿新台币起步。县市长选战每人1亿,20多个县市,每个县市至少2组人马,有的甚至是3组,这就至少50多个亿。另外还有县市议员、乡镇长选举,一层一层下算来,“九合一”的“九层塔”落下来,每次烧100亿新台币恐怕都是少的。更何况这还只是明面上的,私底下究竟花多少钱恐怕没人知道。
如此庞大的经费都用在选举上,自然会削弱基础建设与民生投入。看看如今岛内的经济建设、基础设施:一条高速公路修好多年;一场雨能将高雄路面炸出5千个大坑;岛内薪资水平20年不长,背后的根由何在似乎不言自明。
针对台湾社会沉迷于选举,岛内评论文章指出,台湾已经历三度政党轮替,但曾经的经济奇迹和亚洲四小龙的荣耀早已不在,生产总值曾经占大陆的45%,如今下降至低于4.5%。许多台湾人对大陆总有一种特殊的优越感,但看到大陆的高速发展时,只能弱弱地说一句“我们有选举”。然而,当台湾从过去每年都有选举,到如今两年一次选举,每次选举完就是继续应付下一次的选举,试问除了选举之外,台湾到底还剩下什么?(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