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发展论坛”的七年:为两岸融合发展贡献智慧
【两岸快评第164期】
以“网络文化与媒体传播”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将于22日在北京举行。该论坛由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和中国互联网协会海峡两岸互联网交流委员会主办,从2013年至今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7年来,“中华文化发展论坛”保持着一年一届的节奏,有条不紊地推动着两岸文化交流前行,为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贡献了许多两岸智慧。
2013年至2015年,当时名字还叫“中华文化发展战略——两岸四地文化沙龙”的前三届论坛,聚焦“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文化融合与发展”“一带一路”等时代课题,分别发布了“福州共识”“福州提议”“泉州倡议”,为思考、研讨、振兴中华文化提供了有益帮助。
2016年,第四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发表“四点主张”:在深化共识中汇集力量,在他山之石中强化自信,在包容差异中推进融合,在应对挑战中实现共进;2017年,第五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围绕“加强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提出了三点倡议;2018年,第六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以“文化创新与青年担当”为主题,呼吁“在文化创新中扮演着不可替代重要角色”的两岸青年,担当起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
7年来,中华文化发展论坛始终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宗旨,深耕两岸;始终立足两岸青年、面向各阶层民众,深化两岸民间交流、弘扬中华文化;积极诠释新时代中华文化的新精神、新价值,新形态,提出倡议、凝聚共识。如今,论坛已经成了两岸同胞深化发展中华文化创新、推进两岸文化交流融合的心灵纽带,与两岸各界乃至海外华人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我们常说,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根”和“魂”,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中华文化,更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原动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但是近几年,中华文化的传承却在台湾遭遇了一股强劲的历史逆流,“台独”势力“去中国化”行径日益严重,特别是以教科书“独害”下一代尤其令人揪心。在岛内的媒体上,充斥着“大陆人吃不起榨菜,吃不起茶叶蛋”这类荒诞无稽的言论,如果不是节目嘉宾孤陋寡闻,便是这些媒体出了状况,为了特定的政治立场竟然可以故意隐瞒事实甚至编造谣言,而这,也正是民进党当局惯于使用的伎俩。他们为了选举,可以凭空编造出根本不存在的所谓“红色媒体”,再通过“修法”等威胁手段进行打压。他们不仅阻止台湾民众赴大陆交流,还变本加厉地限制岛内媒体对大陆的客观报道。
民进党当局企图割裂两岸民众间的文化血脉联系,磨灭台湾同胞的中华民族意识的行径日益明目张胆,而我们同时也通过网络上“饭圈女孩出征”“支持‘阿中哥哥’”等宣扬爱国与反对分裂等网友的自发行为,读懂了两岸的主流民意。在网络文化和媒体传播形式不断更新换代的今天,总有一些“根”与“魂”的东西,是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坚持的。在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中华文化遭受“台独”冲击与破坏的大背景下,第七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以“网络文化与媒体传播”为主题,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就如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在第三届论坛上说的,中华文化的魅力势不可挡,台湾即使经历日据时代也保持了“传统的延续”,中华文化的核心正是“护国的力量”,在两岸形成合力才有美好愿景。也如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发给第四届论坛的贺信里写的:海峡两岸天然的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之智慧一定会在两岸人民加强往来过程中,闪现出共同繁荣、和平统一的光明大道。
“中华文化发展论坛”已经开到第七届,正是证明了文化交流是能够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强大动力与支撑。无论两岸形势如何变化,祖国大陆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方向都不会改变,脚步都不会停止。身处新时代的两岸同胞,在追逐“中国梦”的道路上,必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养分,必将在沟通情感、增进交流、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消弭误解、培育共识,也必将在网络文化传播这个平台上,继续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贡献力量。释放我们的新气象,展现我们的新作为,是时候了!(中国台湾网首席评论员: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