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一首《松花江上》,仿佛又把我们拉回1931年那个“悲惨的时候”。2015年的我们,刚刚送走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又迎来了“九一八”事变爆发84周年的“国耻日”。这场国之殇,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悲剧,是两岸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共同遭遇的劫难;这场国之耻,是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的起点,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不分党派、不分民族、不分阶级,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豪情壮志。这是一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分别领导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是一场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民族救亡图存的抗战,时至今日,回忆那场从“九一八”开始的抗日战争,省思仍然良多。
一、历史是本教科书
84年前的今天,随着一声爆炸,日军炸毁了东北沈阳城外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却祸给了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日军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至今仍令中国人感到耻辱的是: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了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一个月时间,整个东北三省相继沦陷,20万东北军精锐之师被迫撤回关内,扔下几千万东北同胞沦为亡国奴,长达14年。
“九一八”带给我们惨痛记忆,也教会我们诸多道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自强自立。从李鸿章“以夷制夷 ”的失败,到民国政府乞求国联干预落空,许多历史事实都证明了这条真理,就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时驻国联的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回忆中所说:当他向各国代表逐个求援时,得到的最令他无地自容的回答是:“你们自己都不抵抗,怎么能期望别人替你对付日本?”这一耻辱告诉我们:在强权和实力主导国际舞台的状态下,中国在反侵略时只有自己表现出意志和力量,才有可能取得外援,否则只会引来更多的趁火打劫。自此以后,东北的解放与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更进一步证明了同强敌斗争必须以我为主的道理,在强调自力更生的前提下争取外援,才是取得胜利的保障。
除了“不抵抗”的主因,日军敢于以少量兵力进犯东北进而欺凌我大中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认定当时处于分裂与内战状态、一盘散沙的中华大地,客观上也绝无可能拥有太大的抵抗力。但他们没有料到,中国人民在巨大的民族灾难面前展现出了空前的觉醒与空前的团结,把侵略者包围在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在大陆,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台湾,同样遭受着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台湾同胞也从未停止过抗争,在日本殖民台湾的50年中,无数台胞先贤前赴后继、心向祖国,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牺牲的台湾民众达到65万人之多。这本浸泡着同胞鲜血的教科书明示我们:只有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才能洗刷“国耻”;只有兄弟齐心,才能其利断金,让我们的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