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艰难行走中的“最后一哩路”将去向何方?

时间:2013-09-18 14:05   来源:中国台湾网

  近两个多月来,民进党在轰轰烈烈的“迎扁返党”后,又适时举办了持续一个月之久的“执政八年研讨会”,再加上预计九场的华山会议,以及备受瞩目的“马苏辩”因苏贞昌打退堂鼓而不了了之……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的频繁动作,从最初引发全台舆论关注,到如今已经激不起媒体兴趣,原因无它,皆因这些事件都暴露出了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的黔驴技穷。虽然,民进党内部出现了一股大陆热,不仅两岸论述增多,重量级政治人物也纷纷登陆,但这些表面的变化始终挣脱不开“台独”的枷锁,也让外界看不出民进党调整两岸政策的能力,也就当然无法持续吸引媒体关注了。

  一、论剑也好研讨也罢,都没变出新花样

  两岸关系自2008年以来的发展早已证明:台湾百姓的福祉,依存于两岸和平发展中。但民进党作为一个有着执政野心的政党,却迄今未能开启与大陆的对话,也没能展现出处理两岸关系的能力,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没有新的两岸政策则得不到多数台湾百姓的支持,也就得不到选票——认清这一事实的民进党近段时间做了不少改变,预定九场的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又称“华山会议”),即因此诞生。

  如今,华山会议已举办4场,刚开始确实吸引了全岛媒体的眼球,但随着议程推进,只求辩论形式而无辩论结果、更难达成共识的会议弥漫着保守、空洞、平乏的气氛,迅速扫落各方期待。有岛内媒体一针见血地指出,“华山会议”彻底沦为形式主义“清谈会”,无法破除民进党的两岸政策罩门,难以扩大党内理性务实声音,反成各派权斗工具。

  第一场“华山会议”7月4日登场,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亲自主持,主题为“民进党对中政策的核心价值与愿景”;第二场7月25日召开,主题是“如何处理九二共识”,还特别邀请了前“国安会秘书长”、“九二共识”名词创造者苏起作引言人;第三场8月15日召开,民进党内“极独”大佬游锡堃主持,主题是“如何因应‘中国因素’在台湾”;8月29日,蔡英文主持了第四场会议,主题是“两岸公民社会如何交流”。四场下来,民进党收获的不是两岸大众的惊喜,而是一堆“质疑”,这其中又以“玩假的”为最。

  外界原本看好民进党内中生代能在这个“绝佳舞台”上充分发表两岸论述,却不料第一场时原报名参加的40名“立委”只来了7个,此后几场更是难觅身影;而“元老级”的邱义仁、游锡堃、林浊水等却纷纷现身、频频发言,正应了民进党中评委黄俊哲的那句:或许大家都知道“华山会议”是“开假的”,所以不如不面对。对于会议内容,本以为会上演1998年民进党“中国政策大辩论”的气氛,但几轮下来却是一团和气的“各自表态、互不反驳、不求共识”,甚至没有任何争辩环节,外界的预想又一次落空。会议落幕,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的讨论也随之嘎然而止,仿佛微风吹过般未留下任何痕迹。甚至对于“九二共识”,民进党仍是反对者老调重弹,有新意者跳不出“两国论”、“一中一台论”,在“台独”理念各种包装底下的论述,无论如何也难让两岸大众看出民进党有调整两岸政策的意愿。

  华山会议九场未毕,民进党智库新境界文教基金会又在8月底推出了为期一个月的“8年执政研讨会”,邀请70多位陈水扁执政时期的政务官、学者专家与会。因为2008年那场溃不成军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外界普遍预料这场研讨会应是以“检讨”为主,但主办方却说,民进党执政的8年绝不是失落的8年,研讨会处理的是8年执政成果,至于陈水扁的功过则不会讨论。如此说法,真是令舆论大跌眼镜:原来这只是一场歌功颂德的“庆功宴”以及自我安慰的“取暖会”!只是,回顾2000年到2008年台湾社会的发展情况,民进党真的有“功”可“庆”吗?如果有,又为何会在2008年被台湾民众选下了野呢?

  苏贞昌在陈水扁重新入党后,又高调以这一系列的研讨会大动作为扁平反,再加上其前不久称“台湾已是主权独立国家”的公开表态,已然令民进党的“台独”核心价值得到进一步强化。在此基础上,所谓的“华山论剑”,所谓的“8年执政研讨会”,都注定不过是表演的噱头罢了。蔡英文2012败选时点出民进党两岸政策还要再前进的“最后一哩路”说,完全未见于这些会议中;只有苏贞昌那句“民进党不能跟国民党比烂”很有建设性,但绿营现在出现一种氛围,认为马英九民调已经低成这样,2014“七合一”地方选举铁定会赢。正是这种瘫软的气氛,让民进党失去了检讨的动力。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