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评社发表社评指出,自从马当局上台后,仅仅短短的两年,两岸交流风起云涌,不仅缓和了两岸过去数十年的紧张关系,也为台湾停滞已久的经济局面注入新的活力。香港中评社发表社评指出,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民进党做为台湾的主要政党之一,已经很难再置身事外,除非民进党主事者继续对两岸大环境的变迁麻木不仁。
全文摘要如下:
两岸“三通”、大陆观光客赴台、两岸经贸交流空前活络,大陆政府高层人士往来前所未见。与此同时,台湾民间社会也乐观看待这样的两岸交流大好形势。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民进党做为台湾的主要政党之一,已经很难再置身事外,除非民进党主事者继续对两岸大环境的变迁麻木不仁。
民进党在这样的两岸新形势下,其实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延续李登辉执政后期与陈水扁执政时期的“锁台政策”,全力阻挡马当局的两岸开放政策,其结果就是继续在两岸关系中被边缘化;一是面对新形势,务实调整政策,让民进党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扮演参与与监督的角色。至少,参与之后才可能挥更大的影响力,也才有发言权,否则像如今一切为反对而反对,最后的结果就只是“狗吠火车”——“无路用”(闽南语:没用)。
当然,民进党能够迈出建构两岸交流平台的第一步,实属不易,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显然居于主导地位。蔡主席在民进党历任主席中,应该是最熟悉两岸形势的一位,她曾任“行政院副院长”、“陆委会主委”,也曾在过去两岸经贸政策制定中扮演重要角色。更关键的是,蔡主席能够在传统“台独”意识型态僵硬的绿营体系内,踏出参与两岸交流的艰难一步,虽然步子不大,却需要很大的决心。
蔡主席下这么大的决心,原因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项:一、两岸形势变化太快,民进党若不能即时因应,必将束手无策,最后遭台湾社会边缘化;二、民进党籍的地方执政首长已感受到两岸交流带来的利益,必须对地方的两岸交流政策采取更积极的态度。地方都已经动起来了,这给民进党高层相当大的现实压力,不得不做相应的调整;三、民进党终于认清,两岸关系是民进党无法回避的政治课题,不容民进党视而不见。而要知已知彼,就需要建立制度化的沟通管道。
当然,蔡主席目前只是为长期自闭于大陆的民进党,开启了对大陆交流的一扇小窗,窗外景色如何?往往会受限于窗子开的幅度大小。如果民进党还要在窗子外安装沙窗与铁窗,那么民进党要想真正透过这样的交流平台,推动与大陆深度沟通的任务,恐怕事倍功半。
无论如何,民进党总算踏出了第一步,可喜可贺!但蔡英文主席后续要思考与推动的工作,其实更艰难,可以说是前路崎岖。待解的核心问题有三:一、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中怎么定位自己?二、民进党怎么理解两岸关系的本质?三、民进党成立交流平台的出发点为何?一切创新的出发点往往会决定未来的走向,成与败,好与坏,均在一念之间。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