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8日发表社评指出,民进党计划只在台湾中南部大力反ECFA,实际上与其过去惯用之本土与非本土的二分选举手法,并无二致。
社评摘录如下:
报载民进党内核心人物表示,两岸经济框架协议(ECFA)议题在五都选举中难以回避,但强度有别;因为在北二都选举反ECFA的议题难以讨好,民进党要利用党籍地方县市长满意度,与国民党在执政的治理能力上一较高下。换言之,民进党年底五都选举的竞选策略,将会只在台湾的中南部反ECFA。若反ECFA是该党主要的政治主张,为何要出现南北差异呢?
对此,民进党政策会执行长柯建铭的解释是,由于ECFA首波开放清单预料将以传统产业为主,因此南、北民众的焦虑就有所差异,所以民进党采反ECFA态度,不同选区就必须有不同的操作方式。同样一个党,在不同的选区竟然会对同一议题采取不同的态度,这说明他们其实十分明了两岸签署ECFA的好处不少,否则大可一路反到底,无需采取南北不同的差别策略。
民进党过去在选举中最擅长的就是打族群牌,用本土、非本土;爱台、不爱台来区分党籍候选人及他党候选人的差异。没想到过去用族群作为区分标准的二分法,复制到ECFA的议题上,就变成将传统产业、非传统产业二分的手法。在传统产业较多的选区,反ECFA就特别卖力,在非传统产业为主的地区,对反ECFA议题就采取较为保守的态度,甚至避开这项议题。
就如以不同族群作为爱台、不爱台的不合理性一样,用传统产业与非传统产业来区分受ECFA的冲击大小,同样不合理。织袜业一般被归类为传统产业,但是在彰化社头设厂,研发自创品牌消臭、吸汗健康袜的萧寅宣却表示,恨不得明天就签ECFA,让他可以进军大陆市场、跃进国际舞台。这说明传产业者也不见得就会反ECFA,而关键在于本身产业的竞争力。
民进党只在中南部反ECFA,主要着眼点是因为中南部以农业及传统产业居多,而农业及传统产业一般较属于弱势产业,恐无法在ECFA之后抵挡大陆低价品的倾销。只是民进党不明白的是,台湾传统产业有许多像萧寅宣这样的业者,并不担心大陆低价品的竞争,反而希望能借此进军大陆市场,进而行销全世界。民进党的选举策略,说到底就是对台湾的产业发展没有信心。
两岸如此绵密的经贸关系,过去因为没有正式的协议,让彼此的经贸交流正常化,反而使得走私问题层出不穷。当两岸经贸关系经由签署经贸协议而正常化之后,循合法管道进行经贸交易就有庞大的商机,又何必循风险永远大于收益的非法管道呢?市场是一股挡不住的潮流,当局的职责就是让市场秩序地运作,而不是让市场始终处于扭曲状态,增加许多交易成本。
民进党自始至都终未告诉台湾老百姓的是,反对ECFA之后的替代方案在那里,如何能够在东亚经济整合过程中不缺席。五都选举的选举人数超过全台选举人数的一半,选举民意己经具备反映全台民意的意向,对一年半以后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有指标性作用,故不能仅以地方选举看待。因此将攸关台湾未来经济发展之ECFA的立场谈清楚,是执政与在野党及其候选人的义务与责任。
民进党计划只在中南部大力反ECFA,实际上与其过去惯用之本土与非本土的二分选举手法并无二致。如此的竞选策略,对于促进台湾产业的竞争力不仅不利,反而会制造出新的阶层对立,选民实在应该睁大眼睛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