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为长期街头运动做准备 恐有灭顶之灾

时间:2009-02-02 12:26   来源:中国台湾网

  《新华澳报》今天刊载评论员富权的文章说,蔡英文为了在“文弱书生”与“暴力小英”两个极端形象之间取得平衡,当然更是为了打响她出任民进党主席后的“选战第一炮”——今年底的县市长选举,力避民进党和她自己都陷入“灭顶之灾”,决定将2009年定为民进党的“社会运动年”。近日,她指示研拟修改“民进党中央党部组织规程”,以增设“社会运动部”,为长期街头运动做准备,并订定在马英九就职一周年之前,于5月19日展开对马英九当局施政后体验,并不排除在5月1日国际劳动节当日举行“失业者大会”。 

  文章说,倘蔡英文此议获执行,就是民进党再一次“折腾”中央党部党务工作单位。实际上,民进党自成立以来,多次“折腾”中央党部的党务工作单位,上一次“折腾”是于前年7月,以“精简机构”为由,将“中国事务部”合并进“国际事务部”。“中国事务部”是民进党中央党部一个极为重要而又极为敏感的一级党务工作单位,专门负责有关大陆事务的推动、联系与协调事宜,有关大陆事务信息之搜集与分析事宜,有关台湾安全及战略研究事宜,长期为“新潮流系”所把持。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却显得较为“开明”,曾延聘了台湾地区一群研究大陆事务及两岸关系的学者任其顾问,其中包括了被视为“统派”的学者赵春山等人。

  另外,民进党“中国事务部”还出版了“中国事务”季刊,邀请大陆地区的著名台湾问题专家学者为其撰稿。由此,当时民进党决定裁撤“中国事务部”并将之并入“国际事务部”,政治分析家都认为其对内的“阴谋”,是要削弱“新潮流系”在民进党中央党部的影响力;而对外则是要贯彻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亦即是把大陆事务当作是“国际事务”,并配合陈水扁当局所进行的一系列“去中国化”活动,与“台独联盟”创办人蔡同荣提出的将“陆委会”归并进“外交部”的主张如出一辙。当然,也有“精简机构”的考量。 

  现在民进党经费极为匮缺,因此曾大幅压缩中央党部和地方党部党工,并对高级党员进行减薪;连联系党中央与党务专员情感与资讯交流的“民主学院”双月刊,已在寅吃卯粮下停刊;民进党中央下令各部门冷气尽量不要开得太强,没有媒体在场时记者室关灯以节约能源;中执委段宜康因应两岸关系急遽升温,在中执会提议回复设置“中国事务部”,也因民进党中央“经费不多、员额缩编,怎还增设部门”为由遭到否决的情况下,却再增加一个“社会运动部”,其职掌极有可能再与现存的“社会发展部”相近甚至是有部分重叠。显然,蔡英文为了为年底的县市长选战“热身”,为了挽救民进党及防自己因年底县市长选举狂输而赔上自己的政治生命,也就顾不了那么多,即使是民进党已经穷得揭不开了锅,也要增设一个“社会运动部”了。 

  文章指出,实际上,根据民进党“中央党部组织规程”规定,中央党部设有一个“社会发展部”,而且排位颇前,在12个党务工作单位中排名第5,仅次于“秘书处”、“组织推广部”、“文化宣传部”、“国际事务部”,“社会发展部”的职掌是:一、企业、劳工、农民、环保等社会关系之开发与推展;二、社会运动团体之联系暨社会运动之支持或主办;三、民间社团之联系,以及其他与拓展社会关系有关的事宜。其中第二项中的“社会运动之支持或主办”,就显然是与蔡英文计划新设的“社会运动部”的职掌完全重叠。“社会发展部”的前身就是“社会运动部”。由此看来,“社会运动部”是民进党早年在野时适应其街头运动的产物。在掌权后为了适应形势变化,而将之改为“社会发展部”,主司与扶轮社、狮子会、地方宗族等各个社会团体的经营、公关联系与合作,并安排各支持团体到“总统府”参观访问。 

  而现在民进党重新沦为在野党,恢复“社会运动部”、重走街头路线,似是顺理成章。但却仍保留那个本是对应掌权时进行“公关发展关系”的“社会发展部”,而且两个党务工作单位的部分职掌有所重叠,就有违蔡英文所强调的“精简节流”方针了。 

  文章最后说,不过想想也是,民进党重新沦为在野党后,一大票政务官被“扫地出门”;而去年“立委”选举败选,又有一大群前“立委”沦为平民,民进党中央党部就是“收容”这些“失业者”的好去处。实际上,民进党现任副秘书长陈其迈,政策委员会首席政务副执行长刘建忻,组织推广部主任吴祥荣,文宣部主任郑文灿,妇女发展部主任廖碧英,国际事务部主任林成蔚、副主任黄致达,族群事务部主任彭添富、副主任夷将·拔路儿等,就是“前朝”政务官;而现任社会发展部主任的沈发惠、党主席特别助理萧美琴、政策委员会执行长庄硕汉等,就是前“立委”。现在设多一个“社会运动部”,也可再安排多几位“政治失业者”的就业出路。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