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澳报:争取民进党人要靠包容和耐心

时间:2009-01-07 13:41   来源:中国台湾网

  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首次“点”了民进党的“名”。不过,这个“点名”并非只是谴责民进党,而是向民进党“喊话”,呼吁其认清时势,停止“台独”分裂活动,不要再与全民族的共同意愿背道而驰。胡锦涛作出郑重承诺,只要民进党改变“台独“分裂立场,北京愿意作出正面响应。《新华澳报》今天的一篇评论文章对此指出:这是大陆对民进党政策进行微调的重要讯号。

  文章说,胡锦涛首次直呼民进党,表明对民进党的政策开始有所变化,希望民进党内的理智力量,能够顺应潮流,废除“台独党纲”。胡锦涛对民进党“喊话”,是他在对台政策中,“以人为本”精神的充分体现。那就是将“做台湾人民工作”的面度扩展至广大的民进党人,也就是最大程度地争取台湾民心。这对将来两岸协商时,能够从各种不同的管道听到各种不同声音将会起到积极性作用,对两岸关系的促进和发展也具建设性。

  表面上看,胡锦涛首次对民进党“喊话”的内容是“对牛弹琴”,即胡锦涛作出的承诺多好,民进党的领导人未必能听得进去。实际上,胡锦涛的谈话发表后,尽管民进党并没有如过去般以“制式语言”响应并起哄之,但基本上仍是处于冷处理,更有所坚持的状况。然而,胡锦涛在此时此刻向民进党“喊话”,必然会产生深刻的效果。尤其是在曾经在选举战场上气势如虹的民进党,因受陈水扁家族贪腐案的影响,连续输掉了几场重要选战,甚至还失掉了执政权;而“政党轮替”后,陈水扁的贪腐案又遭司法机关穷追猛打,因而全党士气都陷入空前低迷。在此之际,胡锦涛的“喊话”必能触动到民进党中的一些人的神经,逐渐发生作用。

  文章指出,当然,起作用的,并非是胡锦涛“点名”民进党的那一段话,而是在这段话之前,呈现“软的更软”对台策略的另一段话:“对于部分台湾同胞由于各种原因对祖国大陆缺乏了解甚至误解、对发展两岸关系持有疑虑,我们不但愿意以最大的包容和耐心加以化解和疏导,而且愿意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让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增进福祉。对于那些曾经主张过、从事过、追随过‘台独’的人,我们也热诚欢迎他们回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上来。”

  其实,大陆方面此前就有悄悄地做着这类工作,而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就在陈水扁仍在台上疯狂推动“台独”分裂活动之时,大陆方面曾透过各种途径,邀请民进党中的一些中坚人物,尤其是“新潮流系”骨干前往大陆地区参访、出席学术研讨会,或是开放这些人到大陆旅游、探亲。他们在到了大陆之后,耳闻目睹到大陆改革开放后的各方面发展的实况,也在与涉台专家学者的交往中了解到大陆对台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因而深受触动。只要大陆方面能继续落实贯彻胡锦涛这段谈话内容,必能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并从量变促成质变,促成民进党的主要领导人改变立场。

  实际上,在理论层面上,民进党的“台独党纲”已被“台湾前途决议文”所冻结。尽管其后又搞了个“正常国家决议文”,对“台湾前途决议文”进行反制,但并未影响到“台湾前途决议文”对“台独党纲”的“冻结”效果。故就此而言,这已为民进党主要领导人改变“台独”分裂立场提供了可能性。尤其是谢长廷曾表述过“宪法一中”,这就预留了双方打交道的空间。实际上,谢长廷就响应胡锦涛的“喊话”说,双方可以搁置争议,各说各话,但两岸对话不该预设“前提”。

  但在目前阶段,那些因曾受过“皇民”教育,因而“台独”头脑十分顽固的“台独”原教旨主义者,仍能对民进党发挥着重要影响,甚至有时还能绑架民进党的政治取向,故要想民进党在短期内发生“质变”,并不容易。因此,争取民进党的工作,只能是一场“持久战”,要作长期打算。一方面,要耐心等待那些打算为“台独事业”奋斗打拼的中生代逐渐掌握民进党的领导大权,及随着时间消逝,那些老“台独”分子在人生和历史的舞台上消失,阻力减少;另一方面,大陆也应潜心把自己的事情搞好,以向台湾人民展示对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诚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文章最后说,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当然要继续依靠与中共携手搭建“国共平台”的国民党人。但是,毕竟台湾地区的社会制度不同,单凭国民党之力仍不足够,还必须扩大团结面,争取到那些中间选民以至是部分民进党人也参与盛举。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不能指望短期内可以实现。而要做好这一工作,关键是在于彻底落实胡锦涛的讲话精神,只要不是顽固不化的“台独”分子,都宜解除对他们“登陆”的禁令,真正拿出“最大的包容和耐心”。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