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五市选举落幕,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尽管输掉新北市长选战,党内地位却益发稳固,部分绿营人士认为“小英路线”已得到确立。“小英路线”是文宣还是政策?香港中评网6日刊载社评指出,如果“小英路线”只是选举包装,外界现在就急着颁奖也未免太早了。
全文摘编如下:
“小英路线”受到海内外这么大的瞩目,但“小英路线”是什么?到目前为止还是很抽象。我们试着对照蔡英文选举期间的谈话、行动,进行爬梳,简单的说就是“中间路线”;由于蔡在选举期间全面回避两岸议题,或可解释“小英路线”是指放弃两岸对抗的路线。
不过,将“小英路线”还原到五市选举时空,首先要厘清的是,“小英路线”究竟是选举文宣,还是民进党未来的政策走向?候选人选举期间的诉求,当然是选举文宣的一环,因此我们试着将“小英路线”与1994年陈水扁初次参选台北市长、2000年选“总统”的诉求拿来对照,发现事实上并没有不同。陈水扁当年喊出“快乐、希望”,与蔡英文的“I love new”,只谈治理不谈两岸,可说是换汤不换药。
不止蔡英文,苏贞昌五市选举也是跟着当年的“陈水扁模式”在走,将传统民进党色彩降到最后,以炫丽包装、温馨故事包装政治明星,争取中间选民。尤有甚者,包括扁1994竞选文宣大量使用橘色,这次蔡英文、苏贞昌则是一片粉红,手法一模一样。只是,那毕竟是10多年前的事,现在20初头这批年轻选民当年还是幼儿园、初高中学生,不会有人记得。
有“陈水扁经验”做对照组,外界对“小英路线”的肯定,乃至吹捧,其实是太早,也太过了。选举包装和执政是两回事,做广告推销商品,死的都可以说成活的,偶像明星拍宣传照,腿不够长可以透过数位修片拉长,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如果陈水扁执政是奉行他的“快乐、希望”和“新中间路线”,民进党也不会弄到2008差点崩解的窘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