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卡梅伦走了,特雷莎·梅来了。一场公投带来的政坛剧变没把获胜的英国“脱欧派”领袖推上首相宝座,但“脱欧”大戏仍在一步步展开。“脱欧”后的英国会分裂吗?英国退出对欧盟的未来是何征兆?对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而言又意味着什么?日前有印度学者称,由中印崛起而主导的“亚洲世纪”或提前到来,英国“脱欧”会带来什么样的世界格局变化?对中国是利大还是弊大?《环球时报》记者就此专访清华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听他分析英国“脱欧”将带来的各种影响。3年前,他就对英国“脱欧”作出了预测。
预测是基于科学原理
未来还会有国家退欧
环球时报:您在2013年《历史的惯性》一书中就预测英国可能在2023年之前退出欧盟,您是基于什么做出预测的?
阎学通:在我的《历史的惯性》那本书中,我预测欧盟会更加松散,英国非常可能带头退出。英国“脱欧”公投后,媒体对我之前的预测报道很多,但似乎对预测和猜测未作区分。预测是依据某种理论原理观察与其相符合的现象而事先做出判断,而猜测是在没有理论原理指导条件下对未来做出随意判断,然后罗列两个现象去印证。
我在书中是对欧盟未来的预测,建立在国际组织成立、维持和解体的原理之上。成员国在受益的前提下才会参加国际组织,参加后只要不受损害,它就不会退出;只在利益受损的条件下才会退出。朝鲜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就是一例。
我之所以在2013年做出英国可能“脱欧”的预测,就是根据上述原理观察了欧盟给哪些成员国带来伤害,它们是否有能力和意愿承受。“脱欧”公投在英国能通过而在希腊没通过,主要原因是英国人比希腊人看到更多“脱欧”能带来的好处,亦即可能摆脱的害处。
英国没有加入申根协定,没加入欧元区。英国人看到,保持英镑发行权使英国可以通过大规模投放货币应对经济危机。而加入欧元区的希腊不能自行发放货币,于是在恢复经济时无法自救。有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经验,英国人坚信与欧盟保持距离越远,受益越多。而其他成员国与欧盟的距离没有英国那么远,体会不到这个“利”,对留在欧盟的代价没有英国人体会得深刻。
我这本书里还预测了德国会让英国主动退出欧盟,这点也被证实。英国是欧盟内部的“捣乱者”,把英国踢出去有利于欧盟的团结以及德法对欧盟的领导。英国退出使欧盟的领导集体由三驾马车变成两驾,德国的权力上升,德法领导力增强,领导集体的内部分歧减少,这对德法只有好处没坏处。
环球时报:“脱欧”后,英国会因此而分裂吗?欧盟未来会更团结,还是会不断有国家退出?
阎学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多。联合国由51个会员国增至194个,加上非联合国成员的政治实体,已有204个。国家分裂作为主流趋势尚未到达历史拐点,还会有更多国家从现有国家分裂出来。政府领导能力强则统一得以维持,领导能力弱则无力阻止国家分裂。这是客观规律。
就英国而言,从上世纪60年代它的殖民地独立到2014年苏格兰独立公投,都表明英国政府维护统一的能力在弱化。根据历史的惯性,苏格兰与北爱尔兰未来分裂出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且呈上升之势。如果苏格兰举行第二次公投,支持独立的人不会改变立场,而之前支持留在英国的人群则会出现分化。因此,支持“脱英入欧”的人数会大增。
英国“脱欧”后,还会有国家退出欧盟。今后5-7年还有发生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可能,届时可能有一些国家产生作为欧盟成员无力自救的受害者情结。一方面,欧盟成员国之间发生战争的危险较小,它们认为有北约作为安全保障足够了,因此将会提出收回更多经济主权的要求。对于中小国家来讲,做一个经济自主的“小而美”国家是理想的。
尽管一些国家的退出将导致欧盟国际地位下降,其内部一致性可能得到加强。德国将三心二意的国家踢出欧盟有合理性。目前欧盟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是由东扩带来的,从14个成员国变成28个,一致性被严重削弱。减少成员国数量,提高核心成员国质量,将有利于欧盟进一步一体化。
欧盟衰落速度可能更快
世界“两极化”已经开始
环球时报:以英国脱欧为征兆,欧盟会迅速衰落吗?
阎学通:欧盟衰落是个趋势。欧盟并不拥有全部主权,部分主权在各国政府手里,这样的机制决定了它难以迅速出台政策;即便出台,各国也未必坚决执行。在应对经济危机时,这一制度的弊端将非常明显。根据“捕鹿博弈原理”,一群人去捕鹿,突然出现一只兔子,离兔子最近的人很可能去追兔子而放弃捕鹿,于是鹿逃走了。这个博弈模型强调的是,由于个人利益往往优先于集体利益,遂导致集体利益难以实现。欧盟成员国会更加抱怨欧盟的无效,退出欧盟的想法便可能产生。
2008年金融危机到现在已有8年,未来8年欧盟衰落速度将可能快于过去8年。由于中美经济增长快于欧盟,欧盟的相对衰落不可避免。绝对衰落恐怕也将成必然,因为英国退出将导致欧盟GDP总量缩小。如果再有别的成员国退出,这个基数会进一步缩小。由于相对衰落和绝对衰落可能叠加发生,欧盟的衰落速度将可能更快。
环球时报:有人说当前世界处于多极化时代。那么,欧盟的衰落会让中美两极的格局提前到来吗?
阎学通:“化”是一个过程,“格局”是一个定型的态势。关于冷战后世界进入“多极化”,人们的看法并不相同。我认为,多极化的判断与客观实际并不一致。多极化是个转换过程,这个过程不能长于格局的定型时间。1945年二战结束,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约成立,10年时间,两极化完成。这个两极格局持续了37年,到苏联解体。“化”10年,定型37年,是合理的。1992—1996年,国际格局从两极转为一极,标志是当时美日同盟再定义及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大国关系以条约形式固定,这样一极格局才算定型。“化”5年,定型近20年,也是合理的。
我认为,世界格局的两极化已经开始,并不存在多极化问题了。我在《历史的惯性》中预测两极化在2023年前完成,形成两极格局。英国“脱欧”带来欧盟的进一步衰落,由此会加快两极化的进程,估计会比2023年早3—4年,也就是说2020年两极格局有可能定型。
环球时报:两极格局提前到来,对崛起的中国是利大还是弊大?
阎学通:能成为世界两极化中的一极,对中国当然是好于两极中没有中国。不能成为一极,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两极之一,意味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大幅提高。在这个条件下,只要中国仍坚持开放政策,中国老百姓会很容易感受到成为一极的好处。例如,中国护照在出国时的好用程度越来越高,人民币升值,在国际上使用更加方便等。
有人说,多极化比两极化更有利于中国,因为美国不会把所有精力都针对中国。大国崛起是一场战略锦标赛,中美两极化意味只有中美有决赛权。中国能进入决赛,就意味着最强大的对手必定会针对中国。当中国没有决赛权时,最强大的对手才不针对中国,但这恰恰意味中国崛起无望,民族复兴无望。认为多极化有利于中国,等于说中国不要进入决赛,永远当一个二流国家,因为唯有如此才可减少美国的针对性。
还有人说,现在中国对于两极格局的到来还没准备好。这反映出对当前时代的认识不清。世界变化越来越快,很多重要的事情都将要在我国没准备好的状态下发生。能抓住世界变化机遇的国家才能崛起,而非坐等准备停当再崛起。事实上,永远没有所谓“准备好的那一天”,因为世界的变化速度快于国家的准备速度。世界变化不以国家的意志为转移,永远不可能有提前准备好。
两极格局,需要盟友
网络时代,开放为王
环球时报:中美竞争会更加激烈吗?
阎学通:中国崛起将必然改变现有的世界格局,而美国要维持单极格局,于是形成中美间两个格局的结构性矛盾。这个矛盾决定了,中美综合实力差距越缩小,双方矛盾冲突就会越加剧,利益冲突的领域会不断地拓展。例如,中国以前不能制造大飞机,中美在这个领域没有冲突。今后中国生产的C919将实现量产,这自然会与美国的波音争夺市场。中美在网络安全和南海等领域冲突的形成与加剧也是同一原因。结构性矛盾是零和矛盾,只有如何利用它和如何防止冲突升级为军事冲突及战争的问题,没有改变零和性质的可能。
所以,中美实力差距缩小越快,冲突激烈程度会越强;缩小越慢,相对就会缓和。如果我国在未来十年建造3—4艘航母,那么中美在海洋上的矛盾就会上升。如果除“辽宁舰”外一艘不造,矛盾则可能不被进一步激化。
人类维护既得利益的决心大于获取新利益的决心,这是心理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中美结构性矛盾中,美国要维护其既有霸权利益,而中国则是拓展其国际利益,因此美国的决心应比我国大。这意味美国对华政策将更趋强硬。只有到了不再具备相应实力的时候,美国才会软化其对华政策。当前美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远大于中国,因此美国依赖军事手段防范中国的策略是可预测的。
环球时报:美国有自己的联盟体系,应对两极化,中国应做哪些准备?
阎学通:国际社会的本质是无序性,即没有中央政府。无序性条件下,实力发展不平衡规律推动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国际格局是多极化还是两极化的判断,将决定我们采取什么样的崛起战略。如果我们认为两极化趋势在加快,且中国是其中的一极,我们就需要制定政策应对即将到来的两极格局。
如何适应即将到来的两极格局,人们有不同看法。我以为和平竞争应是一个重要战略原则。为保证大国之间不发生战争,中国需要加快国防建设,尽快缩小与美国的军事实力差距。
此外,中国的对外战略要适合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以网络为基础,所以要制定一个在网络领域抢占主导权的策略,以这个领域作为中国未来主要的战略竞争方向。谁在网络领域拥有最高主导权,谁就会成为世界主导国家。中国要在网络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就得向世界提供网络公共产品。只有世界各国都使用中国网络服务,中国才能有主导权。如果中国网络建设是自产自销的产品,中国则没有主导世界网络的可能性。
两极格局下,结盟是两个大国都不得不采取的战略,战略友好关系多,主导权就大。对作为一极的大国来说,还没有比结盟能更有效争取国际支持的方法。结盟是策略、手段、方法、工具,把结盟定义为“冷战思维”是教条主义,只会束缚自己的手脚,而不能限制别国。不久前,中俄签署《关于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被一些人认为是政治结盟,但这的确有利于中国崛起。
从结盟来说,就是要以军事同盟为最主要内容,因为中小国家最需要的是安全保障。亚太地区之所以出现“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就是因为这些国家能从美国得到安全保障。军援是低成本高收益的外交手段,战略作用很强。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两极格局,正在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责任编辑:韩静]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