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称,无人机、卫星、电脑病毒……科技发展让有血有肉的情报人员相形见绌,但人的因素也不可或缺。
据西班牙《趣味》月刊1月号文章称,2006年11月1日,周三,俄罗斯前特工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在伦敦市中心的千年饭店的松园酒吧与几个昔日的特工同事正在聚会。现场的监控录像拍下了他正常行走的画面,并没有表现出运动上的障碍。然而22天之后,利特维年科因突发重疾在一所医院内去世。据英国司法部门即将要结束的调查指出,利特维年科当时正在酒吧与安德烈·卢戈沃伊和德米特里·科夫通喝茶,很快便感觉到了身体不适。11月3日,利特维年科因呕吐和身体疼痛入院治疗。
“我的一位同事跑到我的办公室,告诉我说在伦敦北部的一家医院,有一名男子讲述了一个十分离奇的故事。他说他曾是俄罗斯情报机构的一名特工,他被他的昔日同事下了毒。”当时负责英国反恐部门的彼得·克拉克在案件调查中说。
一点点放射物质放倒麻烦的对手
文章称,在利特维年科去世前两天,有毒物质很偶然地被检测出来:钚210,一种具有高度放射性的化学元素。在英国辐射防护部负责调查此案后,相继在伦敦的一些车站和地铁站都发现了这种放射性物质的存在。“我们在参与调查人员乘坐的飞机上发现了钚210,在足球场、餐厅和酒店中也发现了。毫无疑问,公众对此相当担心。”克拉克说。伦敦有40多处地点都被钚210污染,但最多的还是在松园酒吧卫生间的门、洗漱台和干手机上,这表明那两名前特工也在这些地方下了毒。
虽然到底是谁下的毒,以及为何要对利特维年科下毒手,都还无法证实,但这件事本身已经足以证明现在的间谍所使用的尖端技术已经到了何种程度,甚至可以控制随身携带的辐射物质的剂量,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然而,这真的是情报行业的常态吗?今天的间谍真的可以使用那些我们过去只在文学作品或者电影中才能看到的各种先进技术吗?这些技术真的万无一失吗?这些疑问的答案都是相对而言。
文章称,至少特工领域内的权威专家之一兼记者蒂姆·韦纳是这样认为的。在其2007年出版的《灰烬的遗产:中央情报局的历史》一书中,这位原《纽约时报》资深记者指出:“在白宫和国会的帮助下,中情局必须创建新一代特工队伍,能够讲多国语言,可以在海外工作数年。不要说想要找到这样的人才很难,到目前为止,中情局负责招募和培训的人在这项工作上其实已经宣告失败。”
9·11事件彻底改变美国间谍行业
文章称,韦纳之所以敢言,是因为他花了很长时间调阅了5万多份美国政府和情报部门的档案文件,访问了许多相关重要人员,对美国驻伊拉克、阿富汗和索马里,以及美国本土的特工遭遇的一些重点失败案例进行了分析。他指出:“9·11之后,时任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罗伯特·哈钦斯走访了美国在全世界的军事基地。这趟视察让他意识到,美国是在这些地方创建了一个‘小美国’,生活在这里的是一些没有经过充分语言培训,不能融入当地文化的人。我们为这样的无知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在“无知”带来的各种后果中包括1998年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使馆遇袭、纽约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及后来曝出的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错误情报等。这些失误和错误甚至让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公开指责中情局人浮于事、缺乏专业特工、培训不到位等。这在前任总统中是从未出现过的指责。
文章称,9·11恐怖袭击事件标志着全世界情报部门即将发生转变。2001年9月17日,小布什下达秘密指令,要求中情局对全球范围内的可疑者展开追踪、监禁和询问,情报部门不受任何限制。96个小时之后,也就是21日,小布什在国会山发表演讲,指出将尽可能利用一切手段和必要的战争武器,摧毁全球恐怖网络。这直接导致了美国在全球范围展开法外逮捕、设立黑狱、定点清除和利用军用无人机等行动,用以监控和实现其反恐目标。这一切都发生在我们今天所生活的真实世界中。
[责任编辑: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