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题一直是中日之间最为引人关注的内容。我个人认为,1945年之前日本的所作所为没有辩解的余地。从1931年的满洲事变(注: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的确一直在侵略中国。
日本退出国际联盟后的23年是孤立无援的,1956年得以重新加入联合国,日本的喜悦之情难以想象,因此日本宪法与联合国宪章一致,秉承联合国宪章的精神,日本战后的主流确实是和平主义,不使用武力,不去侵略别国领土。我希望大家注意的是,日本战后的和平主义并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绵延不断传承到了今天,在今天也没有发生变化。
我认为,现在的日本不可能重走军国主义道路。今年是战后第70年,对战后的日本人来讲,和平主义思维已经渗透到大部分人的头脑当中。战后日本一直在遵守宪法第九条,不设立陆海空三军及其他战争力量,这是因为日本当时希望成为“亚洲的瑞士”,但是这种想法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我们看到亚洲发展的一些实际情况,这也决定之前的想法是不切合现实的,现在我们回到了现实之中。比如说在与朝鲜的关系,还有不断发展的对华关系方面,日本存在一道“保险”,这方面日本国民如果达成共识的话,是不会对亚洲各国构成威胁,日本的政治家和军方对此是深信不疑的。
基于现实主义的和平是安倍政权的核心。在安保法案的制定中,确实有不少普通人难以理解的地方,但日本是希望更加积极地参加联合国的维和活动,所以安倍提出了“积极和平主义”的说法。我自己的理解是,“从乞求的和平”转向用自己的手去实现和平主义。
现在的日本年轻人对必须在亚洲近现代史中承担的责任知之甚少,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此前,陈健大使(我的在联合国的前同事)在发言中对于日本拒绝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表示遗憾,认为这影响了日本的国际声誉,我同意陈健大使的意见。
对于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我认为应该慎重,尤其是现阶段政治家不应该参拜靖国神社。但是,也存在国会议员去靖国神社是为了参拜自己至亲(亲人)的情况,如果能把甲级战犯分开,放到别的地方的话,或许能解决目前的问题。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成立专门委员会提议建立诸如千鸟渊公墓这样的第三者场所来供奉甲级战犯,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构想被搁浅,我认为应该继续推进。(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公益财团法人国际文化会馆理事长 明石康,本文由邢晓婧、范凌志根据作者在10月24日至25日举行的“北京—东京论坛” 双边政治与外交分论坛上的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