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一直是西方媒体关注的话题之一,中国也因此常常被拿来同西方国家进行比较。中国能否成为地区领导者,便是外媒经常探讨的有关中国的问题之一。西方国家的日渐式微是否成为中国领导地区的契机?中国能够领导亚洲地区吗?面对这样的疑问,英国《金融时报》8月10日发表评论文章分析认为,亚洲地区凝聚力不复从前,国家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即使中国的经济优势仍然明显,在国际事务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根基薄弱,想要为亚洲“领导者”还很遥远。
文章指出,西方国家的式微并不意味着亚洲的乘势崛起。曾经的地区凝聚力确实使亚洲许多国家团结在一起,但随着国家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亚洲的力量很有可能被削弱。而中国成为亚洲“领导者”还很遥远——日本对其怀有敌意;韩国小心提防;东南亚国家就算还没有敌意,也都紧张不安;印度则正忙于建设海上力量,以防备中国在马六甲海峡以西地区有所行动。
中国最亲密的两个亚洲“盟友”是巴基斯坦和朝鲜。但巴基斯坦并不是稳定国家,朝鲜又是“多年之痒”。对于亚洲“领导者”来说,这样的基础太过薄弱。就算中国争取到了和俄罗斯的亲密关系,但与其将其称之为“地区联盟”,不如说这是针对西方大国遏制俄罗斯深入欧洲腹地的有限战术。再者而言,在近代历史中,中俄两国也存在领土问题。
文章继续写道,2015年,由中国作为发起国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承诺确保使亚洲的资金落实到亚洲的发展中。此举受到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欢迎,而此前由西方主导的各种多边机构早就引起了诸多不满。但文章却认为,亚投行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公共关系妙计”,称大多数亚洲人并不是在期待中国成为地区领导,而是想知道“一带一路”倡议的背后是否战略野心大于商业逻辑。
如今,想要制衡中国在亚洲领导地位的国家,不仅有美国的长期盟友比如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还有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尽管他们曾经与美国有过敌对关系或是保持中立,但现在他们都觉得中国是潜在的“扩张主义”者。在未来20年中,这四个国家的发展速度有可能超越中国。
最后,文章指出,其他亚洲国家虽然不打算出头与中国抗衡,但他们暗中担忧中国的“野心”。因此他们会力图阻止中国任何“不切实际”的复兴梦想,同样也包括中国对南海的“虚构”主权。既然亚洲各国都有自己的历史观,中国就不会轻易成为领导者,局势也会仍然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