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二战“鸽子行动”:盟军飞降海南营救战俘

时间:2015-04-09 16:2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45年8月,在中国海南岛发生了一次代号为“鸽子行动”的盟军营救澳大利亚“海鸥支队”等战俘的事件。这次行动,不仅成功营救出“海鸥支队”战俘和荷兰战俘,而且营救出近百名中国公民,体现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盟国之间互相支援、国际合作精神。

   一、“海鸥支队”守备安汶岛作战被俘

   1940年,随着日本军队南进侵略步伐的加快,特别是日军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之后,直接威胁到当时附属荷兰的东印度、附属英国的马来亚、澳大利亚的安全。因此,三国秘密接触,商讨三国联盟,抵御日军的进攻。1941年初,上述三方加上新西兰在新加坡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商量防御方案。荷属东印度当局认为,其东北部的安汶岛和西南部的帝汶岛地位重要,需要给予增援。澳大利亚决定派遣其在国内唯一的一个主力师——帝国主力第8师第23旅所属的第21营前往安汶岛协防,而该旅所属的第40营则前往帝汶岛守备。

   此时,第21营正驻守在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港,接到前往安汶岛命令后,一边集训,一边配属其它军兵种的附属部队,组成一支多兵种的混合部队。此时该营有A、B、C、D4个步兵连和一个营部连,共有901人。对外代号称“海鸥支队”。

   为了加强火力和联络,澳军总部给第21营配属了反坦克、通信、野战救护等分队,加强海鸥支队。支队共有1130多人。第21营营长罗奇中校兼任海鸥支队司令。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海鸥支队立即集中,奉命乘船到安汶岛协防。12月17日,海鸥支队到达安汶岛后,协助岛上原有的约3000人的荷属东印度军,共同防御日军进攻,守备该岛。

   罗奇中校考察了岛上守备情况和荷属东印度军的实力情况后,于1942年1月初反复向上级报告,请求增派兵力和武器弹药,特别是重武器,认为这样才能守住安汶岛。他的要求不但被上级拒绝,他本人也被撤职。上级派史考特中校接替他的职务,担任“海鸥支队”司令。

   守备安汶岛的澳大利亚军队和荷兰军队在沟通中存在着语言障碍,指挥不顺畅,武器装备之间也存在差异,子弹不能通用。高射炮数量有限,掩护力量不够。本来可以用来空中防御的飞机也被调走。整个岛上守备力量薄弱。

   1942年1月30日,日军对安汶岛发动全面攻击。登岛作战前,日军对安汶岛实施空中打击,不断轰炸重要目标。拥有武器优势和兵力优势的日军很快登上安汶岛。在保卫机场的战斗中,229名澳大利亚士兵在放下武器后被日军杀害。800多名“海鸥支队”士兵被俘。

   从此,“海鸥支队”的信息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这支部队在澳大利亚新闻界被称作“失去的营”。

   1942年10月,500多名“海鸥支队”战俘乘船被押往日军占领的中国海南岛,于11月5日到达海南岛东方县一个叫八所的地方。日军强迫战俘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做劳工。他们与世隔绝,食物匮乏,战俘们饥不择食,甚至连老鼠都抓来吃。每天都要做繁重的体力劳动。每天都有人被饿死或遭屠杀。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