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外网报道,若要评选2014年十大国际政治事件,乌克兰危机很容易拔得头筹,且这一冷战后突发的空前严重事件对俄、美这两个大国关系的影响势必延续至2015年,或将更久远。
发端于2013年11月21日的乌克兰首都基辅街头抗议,在2014年的岁首演变为街头骚乱,进而引发政权更迭,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被逼“跑路”。抗议者还没来得及欢呼“胜利”,就眼睁睁地看着克里米亚选择大踏步迈向“独立”、继而投入俄罗斯的怀抱。“克里米亚事变”尚在发酵,乌克兰东部又闹起“独立建国”,乌政府军与当地民间武装展开拉锯战,致使数千平民丧生、近百万民众无家可归。原本好端端的乌克兰,因国家内部政治对立,导致国家领土分裂,这恐怕是街头抗议者始料未及的。
当基辅街头的抗议者在2013年底不断扩大声势之际,美国参议员、前总统竞选人麦凯恩突如其来地前往乌克兰,光天化日之下公然为示威抗议者打气;在2014年11月21日乌克兰庆祝“广场革命”一周年之时,美国副总统拜登又跑去“庆贺”。这折射出美国对乌克兰危机卷入之深。与此同时,俄罗斯对于在家门口的乌克兰发生的突变自始就没有袖手旁观,利用乌亲俄势力和民众,深度介入,有力地影响着乌克兰局势的走向。美欧联手对俄发起一波又一波的制裁与孤立,俄与西方关系陷入冷战结束以来最低点,甚至充斥着“冷战”的味道。
一年来,乌克兰危机中玩家不少,各方的利益碰撞激烈,得失盘点之后却未见真正的赢家。乌克兰内部各派争权夺利,你方唱罢我登场,表面上一时分出胜负,实则整个国家和广大民众利益严重受损。美欧与俄罗斯之间延续“冷战”以来战略挤压与反挤压的博弈,上演的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戏码,并殃及所涉各方。
当今世界、当今时代,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残酷性在于追求你输我赢的“零和”结果,最后所有的参与国往往全都得不偿失。况且,“零和”结果往往可遇不可求,激烈博弈产生的短暂“零和”也许带来新一轮更加残酷的博弈。不幸中的万幸是,乌克兰危机各方对此也是有所领悟的,才会有了乌克兰问题联络小组的会晤及《明斯克协议》,才会有了美俄之间“斗而不破”。毕竟,乌克兰未来局势如果走向“巴尔干化”,那么对任何一方均有害无益。
展望2015年,乌克兰危机将会在摩擦与缓和交替中继续演变。至于摩擦会否演变为长期冲突?缓和能否带来长期和平?这些均取决于乌克兰危机博弈各方的战略选择和实际操作。
首先,作为这场重大危机的内因,乌克兰国内亲欧与亲俄势力之间短期内难以达成和解,双方的争斗会不时碰出火花。乌克兰政府拿不下离心离德的东部州,又不甘愿实行联邦制,一心想靠拢欧盟和北约。又鉴于乌克兰局势极度不稳,俄罗斯态度强硬,欧盟和北约对于乌克兰的愿望一时只好欲迎还拒。乌克兰东部停火十分脆弱,东部无战事的日子屈指可数。至少表面上看,波罗申科的日子着实不会好过。
其次,俄罗斯一方面会巩固在克里米亚的存在,维持对乌克兰局势走向的干预手段和途径,另一方面会寻求打破美欧制裁与孤立。普京在2014年度记者会上非常形象地将俄罗斯比喻为“好动的熊”,西方总想“用链子拴住俄罗斯熊”。这反映了普京和俄罗斯对于美欧对俄战略意图的深刻认识。乌克兰就是美欧试图精心打造的这样一条“链子”,俄罗斯当然决不会束手就擒,继续围绕乌克兰危机进行反制是必然的。与此同时,利用美欧在涉乌对俄问题上不完全同步的矛盾和差异,尽量拉住欧洲,并维持与美接触,缓解俄罗斯面临的战略和经济压力,当是今后一段时间俄罗斯的政策选择。
再次,美欧与俄罗斯深层次矛盾会时不时地表面化,美国利用当前俄罗斯经济金融困境“落井下石”,进一步向俄施压的可能性很大。日前,美国国务卿克里曾表示,如果普京继续采取措施缓和紧张局面并遵守停火协议,则美欧可能在几天或几周之内取消制裁。话语未落,美国却追加对俄制裁,同时增加对乌克兰包括提供武器在内的一系列支持举措。美国对俄软硬两手中,硬的一手近期只会加码,不会轻易回撤。
倘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与俄罗斯的摩擦和冲突少一些、缓和与对话多一些,乌克兰危机也许会从未来的国际政治事件单子中逐渐消失。然而,这恐是对乌克兰局势走向相当乐观的估计了。(作者贾秀东,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