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众议院选举15日凌晨终于尘埃落定,联合执政的自民、公明两党总共斩获325个席位,由此执政联盟方面的总席位数与选前持平,再度确认其众议院超过2/3席位数的绝对优势。这也意味着安倍彻底削弱了在野党力量,在政策的推行方面再无阻碍。赢得选举之后,安倍能做什么?这对日本是福是祸?
能长期执政
从目前的选举结果来看,安倍解散众议院提前进行大选的“小算盘”相当精明。
11月21日宣布解散众议院,并决定12月14日提前举行大选。安倍的时间点卡得相当精准。可谓早一点嫌早,晚一点嫌迟。
安倍的突袭策略基于其对时局的研判。日本《读卖新闻》的主编早在11月9 日就发出“解散,就现在”的信号。“因为从今往后,安倍政权将不会再有令人满意的政绩,如果现在解散的话,还能保住自民党以及安倍首相的执政地位。”
12月14日提前大选的决策甫一推出,就取得了让对手们“措手不及”的功效。民主党和维新党连人马都未凑齐便仓促应战,战果可想而知。最终的选举结果也确如媒体所料,就连民主党党首海江田万里都名落孙山。
安倍的“战果”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恩师”小泉的指点,类似的“策略”与小泉“突然袭击,声东击西”的手法如出一辙。
当年受困于经济问题的小泉把问题症结简单归结为“邮政改革”,在这个不关乎大局的问题上要搞选举,问信于民,其手法是搞突击战,结果赢得了2005年的大选,成为党内最有权势的人。
安倍此次的策略颇为有效。安倍经过此役也成了党内最有权势之人,自民党在众议院有了稳定多数,自民党的决定将成为日本政府的决定,不受任何在野党的羁绊。安倍本人也能如期当选首相,执政年限从2015年9月延后到2018年。
或能修改宪法
安倍是打着拿“安倍经济学”问信于民的旗号进行选举的。他真的在乎“安倍经济学”吗?事实上,从一开始,安倍祭出“安倍经济学”的目的是谋求长期执政,以结束政坛走马灯现状。
“安倍经济学”在某种程度上已“死”。其“三支利箭”没能创下显著成效,加上GDP出人意料地下滑,日本经济的发展状态呈现明显的颓势,引发国内外普遍的批评和质疑。
据日本放送协会(NHK)14日报道,NHK实施的出口调查显示,54%民众对“安倍经济学”给予好评,46%表示不给予好评。但这种数据有多大的可信度,看看新低的投票率就明白了。
其实安倍的真实目的是实现外祖父岸信介的“遗愿”:修改宪法,成为“正常国家”。
自安倍2012年二次执政以来,他就通过不断翻新的花样挟持国会,挑战宪法。设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通过《特定秘密保护法》、废除武器出口三原则,2014年7月更是通过了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他的各种动作,最后恐将令日本宪法彻底变质。
根据宪法,重大事件政策的发布需经众参两院批准,即使该政策被参议院否决,只要执政联盟在众院获2/3以上票即可强行通过。发起修宪动议更需要众院2/3以上的席位,如今,执政联盟已经获得325个议席,这意味着它满足了修宪的条件。只要时机适当,安倍就有机会在接下来的任期中争取实现修改宪法、改造国防、教育“复辟”等个人政治野心。
当然,公明党在此次选举中依然是“关键少数派”,在修宪等重大问题上,还会对自民党以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