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残酷的大学叫军校

时间:2014-11-27 09:28   来源:中国青年报

  11月,解放军总参谋部用了3周的时间,在南昌陆军学院组织了一次堪称“兽营”的集训。来自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工大学、陆军军官学院、军械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学院等院校的220名学员,在这里经受了严酷的战斗基础技能训练。其中,还包括了10名女学员。

  此次集训的目的,是要把战斗基础技能作为通用训练课目,在全军承担学历教育的陆军院校中全面推广。也就是说,今后每一名试图通过军校学习成为军官的年轻人,都将完成这种被称为“战斗基础技能”的连贯训练,具备了单兵完成作战任务所需要的基本战技素养、体能基础、指挥能力和综合素养,才可以毕业。

  换句话说,光是英语好、数学好,是当不成军官的。

  在过去的10多年中,中国的军校经历了数次的精简、整编、合并、改名。有的军校分分合合,在10年间改了4次名称。在办学的思路和理念上,也自然会各有各的认识。其中,到了军校到底学什么,就是分歧点之一。

  有的人认为,军校首先是大学,学历教育的重点当然是学科知识,任职能力的培养另论。这种观念曾经一度得到多数军校学员的认同,却遭到了“用户”的强烈反对。军校学员毕业分配到作战部队后,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带不了兵,抓不好管理,武装越野跑不过士兵,威信比不过老班长。讨论和争执一直就没有停息过,有学员说“我是来读大学的,不是来天天练武装越野的”。马上也有人反对:“连个排长都当不好,我要你干什么?”

  这样的争论近几年结论逐步趋于一致。检验军校的唯一标准,是是否能培养出符合战争需求的军官。简单地说,就是实战化。真正当战争来临的时候,军队需要的,是一批能够带领国家民族看到希望并走出泥潭的精英。

  “战斗基础技能”由此产生。这种训练法借鉴了外军先进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式,将智能、技能和体能训练内容高度融合进20多个课目中,采取连贯方式组训,重点考察以班为单位的团队战斗能力,检验军人品格、军事技能,培养骨干。这需要学员在4年~5年的军校生活中,除了完成教育部所规定的文化课程学习外,还必须长期以“准军官”身份组织和参与体能、技能训练,才能不被淘汰。

  事实上,世界一流军校早就已经这样做了。在美国陆军军官学校,也就是著名的“西点军校”,学员每天早上6点就要起床,开始一天的学习和训练,新学员甚至还要更早一些,因为他们要早起为老学员熨军裤,擦皮靴,捡完宿舍外面草坪上的每一片落叶。西点的学员没有午休,晚上11点30分以后才被允许上床睡觉。即便这样,西点的淘汰率,仍然高达20%以上。有人评价,饥饿和疲劳是西点学员一生的记忆。

  要知道,考入西点的美国高中生,成绩不会比考入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的学员差,还要经过议员的推荐,证明其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美国人的教学方法显然与战争实践是联系紧密的,高等数学的分数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智商,但显然在战场上,跑得快才能救你的命。我们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争中,虽然取得了战略胜利,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伤亡代价,有的战役伤亡比例超过1∶10,个别战例中甚至达到了1∶50。很多抗战老兵至今对日军士兵的刺杀格斗技能记忆犹新,往往两三个中国士兵,才能刺倒一个日本士兵,教训不可谓不深刻。究其原因,恐怕长期不重视体能、技能训练,缺少科学的训练方法手段,是一个重要因素。

  今天,如果我们还要去讨论军校是学文化还是学军事,恐怕将不会再有当年那个可以东征北伐的“革命黄埔”,一支高分低能的学生军能带给我们什么,实在不敢想象。

  当然,要寄希望走出军校的学员就是一名合格的军官也不现实,一名医学院的学生经过7年的培养后,还需要5年~7年时间,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培养一名合格的军官也同理,中国军校还需要一点时间。(黎云)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