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戒除新兵手机依赖症防范泄密

时间:2014-10-13 09:03   来源:解放军报

  夏末秋初,又一批新战友顶着“数码达人”“网络高手”“拇指一族”等“头衔”来到军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面对信息时代的种种挑战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面对部队信息安全保密法规却屡屡遭遇“水土不服”,给部队安全保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陆军第39集团军某旅积极适应信息网络时代和新兵性格特点,认真查找矛盾问题、探索特点规律、研究对策举措,因势利导将新兵保密教育工作推向精细化,切实打好新形势下保密工作主动仗——

  1 一对一谈心戒除“手机依赖症”

  陆军第39集团军某旅新兵一连战士徐刚入伍前是典型的“微信控”,喜欢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实时上传微信“朋友圈”,智能手机不离手。谁知道,他刚到部队第一天,班长王坤坤就告诉他:为防止失泄密,部队对智能手机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缜密的限制。“暂别智能手机?那怎么行?!”小徐眉头一下子拧到了一起。

  无独有偶。该旅新兵七连战士高天崇走到哪里都喜欢用手机自拍留念,得知军营一大堆手机使用规定,急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女朋友这几天就等着看我的军装照呢……”

  面对这些网龄和年龄差不多一样长的“90后”新兵,该旅组织人员收集整理出《防间保密常识50问》口袋书,要求新兵熟记其中要点。安排干部骨干对新兵进行教育引导,在集中辅导和一对一谈心中,讲清保密规定“是什么”、这样规定“为什么”、违反规定“会怎样”,逐步帮助他们戒除“手机依赖症”,带领他们走出保密规定的认识误区。

  “我们用数码相机、连队DV把新兵的军营生活记录下来,把照片贴到连队笑脸墙上,把视频挂在旅局域网上,把网络‘朋友圈’变成了军营‘战友圈’。”新兵一连连长郭子瑞介绍说,“全连官兵现场点赞、评论,火爆程度一点也不比互联网上逊色。”

  2 案例式教学拧紧“思想总阀门”

  “2013年,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将一份绝密文件用3G手机拍成图片,发微信传给他人,导致涉密信息在互联网上泄露疯传,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当事人被判刑入狱。”在旅安全保密教育课上,新兵营教导员于守洵正在讲述“一张照片引发的惨案”。

  讨论中,新兵们不禁满腹疑惑、议论纷纷:“发张图片就要进监狱,至于吗”“他也真够‘点背’的,发张图片就被安全部门盯上了”……紧接着,于守洵又现场演示了敌特运用互联网窃密的几种典型手法。当看到秘密资料通过木马病毒源源不断地传输到“黑客”电脑上时,新兵们发出阵阵惊呼声。新兵张云忠感慨地说:“看来不能存有半点侥幸心理,失泄密就在一瞬间!”

  “新兵不喜欢枯燥说教,他们更愿意相信亲眼看见的情景、亲耳听到的声音、自己悟出的道理。”新兵三连指导员张岩松说,“保密工作要求精求深,就必须把冷冰冰的规定演绎得鲜活起来。”

  该旅组织人员自排自演了《谍狱》《迷失的青春》等安全保密情景剧,借助音效、灯光、舞美等舞台表现手法,把保密教育影音化、现场化、生动化。新战士俞新元在观后感中写道:“情景剧案例震撼人心,剧中的情节让人过目难忘。”

  3 浸润式熏陶打造“守密大环境”

  四川籍新兵小谢曾是军事“发烧友”。当兵前,他花费近3万元买了一台数码相机,计划全程记录下自己军旅生活的点点滴滴,并和同为“发烧友”的好朋友一起分享。

  来到部队后,小谢却发现自己的计划一下子被打乱了:学完保密规定,每逢他举起相机想要拍照时,脑海里第一时间闪现的不是构图取景,而是“这幅图片是否会泄密”。

  不久前,小谢在电脑里选定了3张照片准备冲洗出来寄给好朋友,仔细一看却大吃一惊:把营区橱窗照片放大后,竟然能清晰地看到涉及保密的装备。他急忙删除了照片,并把电脑硬盘交保密办作技术处理:“万一哪张照片泄了密,不仅毁了自己的前途,还会给部队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蝼蚁可溃千里之堤。为切实筑牢保密防线,该旅在新兵中积极开展“我为保密谏一言”群众性大讨论活动,让他们在思辨交流中深化对安全保密工作的理解,变被动的“让我守密”为主动的“我要守密”,不断强化安全保密意识。

  在该旅班排宿舍、楼梯走廊、学习室、阅览室等场所,除了挂有保密小贴士,还有十几幅以小兵张嘎为主人公的保密漫画。漫画作者、新兵班长史春晖说:“漫画里没有一句空洞口号,只是形象地表现出新兵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泄密陷阱。把故事看完了,也就把保密的道理悟出来了。”(■禹华安 张佳帅 向 勇)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