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对中国进行了就任以来的首次访问。他先在青岛停留,登上中国“辽宁”号航空母舰参观,然后抵达北京出席中美防长会谈并会晤中国领导人。
据报道,哈格尔在“辽宁舰”上停留近两小时,参观了医疗设施、生活区、飞行控制室、飞行员房间、驾驶室所在舰桥,并与舰员座谈。哈格尔还到飞行甲板上观看了飞机起飞和直升机回收站、拦阻索,听取了飞机引导员的介绍。哈格尔对能成为中国首艘航母的首位外国参观者感到高兴,积极评价中国军方批准他参观辽宁舰的重大意义,表示舰上军官和舰员的职业精神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为筹排哈格尔访华,美方事先做了精心准备,提出参观辽宁舰的要求,中方欣然接过,美国军方当能从中接获中方的善意和自信。善意,是中国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建立新型军事关系的真诚;自信,是中国军队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推进新军事变革、实现强军目标的道路坚定和政策透明。
“辽宁舰”作为中国国防现代化的代表作之一,集中展现了中国海军航空部队的装备和技术发展成果,其飞控、舰桥、甲板、舰载机、弹射器、拦阻索等核心项目对美国客人开放,使哈格尔及其随行人员既能看到中国军队的进步,也能看出中国军力水平与美国仍存在的差距。中国的国防政策坚持防御为主,不以称霸地区、挑战美国为目标,这是中方希望通过开放“辽宁舰”传递的又一信号。
在中美两军交往中,美国常向中国客人开放参观航母,其展示的先进设施和严明管理令中方参观人员羡慕,同时转化为中国军人奋发图强的动力。美国防长参观中国航母是破天荒的事件,将铭记于两军交往史。只要中国的改革发展不受到外力硬性阻拦,中国自身不发生重大战略失误,中国实现强军强国目标就只是时日问题。美国已开始思考如何与一个日趋强大的中国相处,哈格尔登上中国航母不可避免地将把有关思考推向深入。
在思考成熟前,美国不仅不会放弃、反而会不断强化对中国的两手策略,其在保持和加强军事领域对华接触和交流的同时,还会继续单独和通过其盟友伙伴在本地区构积极筑针对中国的篱笆,以图把中国置于制度的笼子以内和武力的威慑之下。这是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重要甚至核心组成部分,不管美国如何描白都不可能让中方熟视无睹并回避作出应有判断。
哈格尔访华前夕,中美在军事安全领域的交手——口水战也好,实质性交锋也好——又呈现出一个阶段性升温的态势。哈格尔在夏威夷主持首次美国与东盟防长会议,重点讨论了“确保海上航行自由”议题。启程出访亚洲前,他对《洛杉矶时报》说“我们在亚太部署兵力33万、舰艇180艘、飞机2000多架”,“有人说我们正从全球撤退,这种说法让我感到好笑和困惑”。在南沙岛礁争端中,美国对菲律宾的幕后支持又向前迈进一小步,据传菲方“突破”中方封锁将补给物资送上仁爱礁“坐滩”军舰依靠了美军的“掩护”。
哈格尔访问日本期间大放针对中国的硬话,将克里米亚与台湾相提并论,警告中国“不能四处重划边界,依靠武力、威逼和恫吓去侵犯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呼吁中国负责任地运用“强国力量”。哈格尔还重申美国承认日本对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为显示与日本共进退,美国决定不派军舰参加青岛国际阅舰式,因为日本没有受到中方邀请。
无独有偶,美国国会众议院在哈格尔抵京之日通过了“2014年确认台湾关系法与军舰移转法案”。
这一系列事件使美国国防部长的北京之行变得更加引人注目和富有戏剧性,引起人们对未来中美战略关系走势的种种猜测。美国军方是否意识到,在中美高层已达成共建新型大国关系共识、奥巴马总统在海牙会晤中向习近平主席重申美方“诚意”的背景下,与中国军方开放“辽宁舰”的善意形成对照,他们的作法给中国官方带来的不信任感和在中国民众当中激起的强烈不满将给中美关系造成深远不利影响,与白宫的本意和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根本、长远利益其实是背道而驰的。
作为必然的回应,中国军方一定也会像美国军队那样做两手准备,就像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国委委员兼国防部长常万全在会见哈格尔的时候及其后记者会上所说,中方愿与美方进一步加强对话与沟通,共同推动中美新型军事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同时,“面对威胁,中国人民解放军做好准备,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争取最好的结果,准备最坏的局面,是军人的职责,也符合中美关系基本特征。但在中美关系已步入共建新型大国关系之际,旨在准备最坏局面的言行过于暴露,有可能导致“自我实现的预言”,两国军方应有勇气、有决断、有智慧采取更为积极的预防性措施,使自我行为和彼此互动向共建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军事关系的更高层次要求靠拢。在此方面,军事装备和作战水平遥遥领先的美国却显得观念落后、开放欠缺。
哈格尔访华期间,中方调整过去立场,同意在建立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和公海海域海空军事安全行为准则两个互信机制方面与美方进入实质性磋商阶段。这一成果与同意哈格尔登上“辽宁舰”一样具有重要意义,使人们即便面对复杂形势仍能对中美两军和两国关系不那么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