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国应高度重视海上能源航线安全

时间:2014-04-03 18:28   来源:中国网

  4月1日,日本内阁会议正式通过了新的武器出口三原则——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而就在当天,日本还决定4月上半月与印度举行政府间磋商,探讨日本海上自卫队拥有的水陆两用救援飞机“US2”的出口事宜。毋庸置疑,日本此次正式通过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将给日本提升与扩大军事装备技术研发与出口提供极大便利,同时也将给安倍内阁蓄谋已久的解禁集体自卫权、重新走上军备扩张危险之路做好铺垫与准备工作。

  不过,日本此次通过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未来最大的不确定性、也即对亚太地区安全的威胁将会日益增多,作为与日本同处于亚太地区的中国,对此应该加大警惕力度,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各项应对处置措施。

  首先,按照日本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之一的规定——仅限有利于做出和平贡献和有助于日本安全的情况下允许出口,这里要特别注意“有助于日本安全的情况下允许出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内涵丰富,未来在形势所需时,可以做出有利于日本的各项解释。而其中最直接、最迫切的有助于“日本安全”的事项莫过于攸关日本能源安全的“海上能源运输航线安全”,所以,未来几年,日本极有可能以“有助于日本海上能源运输航线安全”的名义,向沿“波斯湾——阿拉伯海——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南海”这条所谓日本海上能源运输大动脉的相关国家出口武器,或者援助出口相关海上防卫装备与技术,而日本的海上能源航线同时也是中国海上能源进口的关键航线,日本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与海上能源运输航线沿岸国家加大防卫合作力度,势必对中国海上能源运输安全产生消极影响。因为日本所谓“与海上能源航线相关国家加大防卫合作”的动机并不单纯是为了日本的能源安全,不言而喻,日本深层目的还在于牵制与制约中国海洋战略的发展,通过防卫装备技术转移,日本可收到“一石二鸟”的功效:一是可以加深与海上航线沿岸国家的互信关系,二是可以借用这些防卫装备技术明里暗里监控中国海上各种舰船的动向。另外,当遇到一些突发的不可预测的战乱与自然灾难时,日本可以在危机时刻拉拢美国以及相关沿岸国家,对中国舰船通行制造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与障碍。

  鉴于此,中国作为一个近年来能源消费日益依赖于海外进口的国家,海上能源运输安全的各种风险因素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多,为此,应抱有深深的忧患意识,而防患于未然,消弭于无形,当是确保中国海上能源运输安全的应有之义。

  其一,通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为入手,充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联络与加深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感情的新的纽带,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其实也正好是中国海上能源进口航线的必经国家,建设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正好能营造有利于中国海上能源运输安全的国际环境与氛围,进一步筑牢中国海上能源安全的屏障。在具体措施上,包括:切实遵循中国新近提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发扬600多年前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和平开发海洋的历史传统,把中国愿意真诚、真心、不带任何私心杂念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发展互惠关系的精神贯穿始终,使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真正认识到中国协和万邦的博大胸怀,即使像日本这样的国家,可以去拉拢海上能源运输沿岸相关国家来牵制中国发展,甚至可能还会离间中国与海上能源运输沿岸相关国家的关系。但是,只要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施得当、落到实处,完全相信能再现600多年前郑和出使西洋各国所展现的中国“不怒自威”的大国风范,到时,日本的某些伎俩会不攻自破。

  其二,中国应将建设海洋强国与实施海洋战略和确保海上能源运输安全统一起来、统筹谋划。建设海洋强国能为中国海上能源运输安全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实施海洋战略则为中国确保海上能源运输安全作出长远保证,而提升中国海上能源运输安全的系数又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与实施海洋战略提供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为此,中国一方面要加大海洋科考力度,重点集中相关科研人员加大对海上能源运输航线必经海域的科考力度,进一步摸清相关海域的洋流、水温、季风变化规律、海底地质地形、海洋资源等海洋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中国海军舰艇应加大围绕海上能源运输航线巡航与演习的力度与频率,模拟有关海域中国油轮发生突发事件或者某些关键海上航线遭遇封锁时该如何应对等。

  其三,鉴于日本至今仍顽固不化对待二战侵略历史的态度,日本大幅放松防卫装备出口禁令,将会令国际社会对日本重新军国主义化的担忧更加趋向现实,如果日本重点倾向南海-马六甲海峡周边国家出口防卫装备,必然会引发地区局势紧张,必然会对中国能源安全形成极大压力。为此,中国应以日本不能也不想彻底反思侵略历史、妄图推翻二战结果与二战后国际秩序为由,向联合国大会甚至联合国安理会提交谴责乃至制裁日本的提议,以把日本加大出口防卫装备的真正目的暴露于国际社会面前。(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学者庞中鹏)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