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媒体9月16日报道,美国海军和诺格公司已经完成了无人机新一阶段的自主空中加油测试,标志着X-47B即将具备自主空中加油能力,并增加了其作战范围、续航能力和机动性。那么,X-47B将达到什么样的作战效果?其未来发展趋势将是怎样?请看科技日报特约专稿——
X-47B外形与B-2型隐形轰炸机极其相似,被称为缩小版的B-2。尺寸直逼美海军现役的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具备超强的空中监视和打击能力。
两个月前,这款看来似乎“来自未来”的空中利器完成了其研发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成功在“乔治·布什”号航空母舰上实现拦阻着舰。如今,其自主空中加油也通过了新一阶段测试。这两项技术的突破,意味着X-47B即将实现美海军多年前制定的“航母舰载战斗机攻击群在独立作战、全球快速部署和快速响应的优势”的标准。
立项背景和研发过程
1997年,美国海军颁布的《海军作战概念》确认了航母舰载战斗机攻击群在独立作战、全球快速部署和快速响应的优势。在新版《海军航空兵愿景2020》中,再次要求美国海军航母攻击群和远征舰载攻击机群时刻准备好到达战场,能够立即、果断、独立地对态势做出反应。美国海军同时认为,长时间对海岸目标进行监视或及时进行攻击,将飞行员置于危险中并使之进行承受生理极限的飞行是不可取的,因此急需能在航母上起降、具备长航时和隐身能力的低成本无人机,能从距离海岸目标830—900千米的航母上起飞,对目标区域进行长时间监视,必要时执行打击任务。
在这种背景下, 2000年,美国海军和美国国防预研局(DARPA)联合启动了海军无人作战飞机(UCAV-N)先进技术验证项目,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承担,2001年试验机被命名为X-47A。
而早在1999年3月,美国空军和国防预研局联合与波音公司签订了X-45无人作战飞机的演示验证合同,主要验证无人作战飞机的技术可行性。在任务需求上,美国空军希望无人作战飞机可以高效地执行压制敌方防空力量和对地攻击任务。
2003年,美国防部以节省经费、实现资源共享为目的,成立了由国防部领导的联合UCAV办公室,将空军和海军的无人作战飞机系统项目合并,起动了联合无人作战系统(J-UCAS)项目。由于X-47A已无法满足新的需求,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起动了X-47B的研制。
2006年,由于美军对其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决定2018年前大力发展远程攻击能力,直接导致了空军无人作战飞机的军事需求发生了变化。美国国防部提出在2006财年底终止J-UCAS项目,美海军继续支持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发展X-47B,而美空军则将波音公司的X-45C和诺格公司的X-47C方案纳入其远程攻击系统项目中。
2011年2月,X-47B在加利福尼亚爱德华兹空军基地成功实现首飞,比当初的计划滞后了两年。2012年6月,X-47B迁至马里兰州帕图森河海军航空站,开始利用该站的航母环境模拟系统,对X-47B进行包括精准进场、阻拦着陆以及弹射起飞等方面的陆基验证与测试,2012年7月,X-47B实现了陆基弹射起飞。2012年11月,美国海军人员将一架X-47B运送到“杜鲁门”号航母上,开始了对该型无人机的首次航母操控测试。2013年4月14日,X-47B在“乔治·布什”号航空母舰上实现首次舰上弹射起飞。2013年4月17日,X-47B开始了触舰复飞测试,共计在“乔治·布什”号航空母舰上完成了9次触舰复飞动作。2013年7月10日,X-47B成功在“乔治·布什”号上实现拦阻着舰,标志着美国海军已经掌握了无人机在航母上起飞、降落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