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越境炮击不会导致土叙大规模武装冲突

时间:2012-10-15 11:17   来源:解放军报

  10月8日,针对土耳其和叙利亚边境上爆发的持续越境炮击事件,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出警告说,这些事件可能发展成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灾难。而美国向约旦派出150名军事人员的消息,也令叙利亚局势再度升温。中东问题专家、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西方“以拖待变”策略的影响下,短期内各方对叙利亚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可能性较小,而这期间各方背后的角力将影响叙利亚局势的最终走向。

  越境炮击事件不会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

  本月3日,土耳其东南部遭到来自叙利亚一侧的炮击,土军队随后对叙境内目标实施炮火还击,越境炮击事件持续数日之久。在军方增派战机、坦克,陈兵土叙边境的同时,土耳其议会也通过动议,授权埃尔多安政府根据需要适时发动越境军事行动。

  华黎明表示,土耳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奉行“零敌人外交”,并凭借其经济、军事、人口等方面的实力成为地区强国之一。其与叙利亚关系近年来也很融洽,两国签订了互免签证协定,达成了自由贸易区协议。但在“脱亚入欧”的努力受挫以后,土耳其转而利用中东乱局公开力挺叙利亚反对派,还组织了一次次国际会议为反对派筹资、打气,其实就是想利用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的洗牌机会,在叙利亚问题上大做文章,一方面投西方之所好,另一方面乘机提升自身的地区影响力。

  不过,华黎明表示,越境炮击事件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很小。他分析说,由于武力干涉方案在安理会接连遭到否决,再加上美国总统大选临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展等原因,西方在叙利亚问题上目前基本上采取“拖”字诀,希望“以拖待变”,通过不断为叙反对派提供政治、经济甚至军事上的支持,不断消耗国民经济已经基本一盘散沙的巴沙尔政权的实力,最终使其自然垮台。在这种情况下,土耳其方面也不大可能凭一己之力发动对叙利亚的大规模武装行动。

  美国派兵约旦出于长远考虑

  就在越境炮击事件持续发酵的同时,美国军方向约旦派出150人行动小组的消息又吸引了国际社会的目光。《纽约时报》报道说,这个小组是距离叙利亚边界最近的美国“军事存在”,目的是协助约旦应对叙利亚难民涌入、生化武器失控等叙利亚冲突的外溢风险。

  事实上,美国早在去年底从伊拉克全面撤军之后就开始强化在约旦的军事存在了。据报道,从去年12月开始,美军运输机和直升机就将大批原本驻扎在伊拉克西部阿萨德空军基地的美国大兵运抵约旦北部,驻扎距叙利亚边境仅10公里的侯赛因国王空军基地。美军还在约旦与叙利亚的边境地区修建起了观察塔和无线电监听站。今年5月,约600名从伊拉克撤出的特战部队官兵也部署到了约叙边境,展开战术侦察和演练活动。

  对此,华黎明表示,使用生化武器要在政治和道义上冒很大风险,有理性的领导人都不会轻易使用。与其说美国在担心叙利亚方面使用生化武器,不如说其更担心这些生化武器落入反对派和恐怖势力手中。因此,增兵约旦,并不意味着要马上发动对叙利亚的军事行动,而更多的是出于应对叙利亚局势未来发展的需要。他说,美国也吸取了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的教训,逐渐改变了原来的完全清除叙利亚阿拉维派势力的想法,转而希望保存叙军队和情报机构,一定程度上满足阿拉维派的利益,这样一方面可以拉拢并分化亲巴沙尔政权的势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后巴沙尔时代的局势。

  未来局势存在角力空间

  叙利亚形势从最初“要民主、反独裁”的街头政治危机发展到今天,早已超越国内问题,成为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地缘政治博弈。华黎明表示,虽然现在局势尚未明朗,但相关各方一定会继续展开或明或暗的角力。

  面对西方各国“以拖待变”,使巴沙尔政权“缓慢死亡”的如意算盘,叙利亚一方面希望不断从伊朗和俄罗斯方面争取外援,另一方面也想利用西方暂时不会大规模军事干预的“战略机遇期”,不断调兵遣将,尽快给反对派武装以致命的打击。华黎明表示,这一计划事实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土耳其边境炮击事件以及美国增兵约旦之后,叙利亚势必要分心甚至分兵应对,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围剿反政府武装的计划。

  与此同时,作为叙利亚的盟友,俄罗斯和伊朗在为巴沙尔政权提供支持的同时,也显露出“两面下注”的倾向。华黎明表示,虽然两国在叙利亚都有巨大的战略利益,但两国利益的实现并不完全寄托于巴沙尔政权的身上。对他们来说,随着事态的发展,只要自身的战略利益得到维护和保障,叙利亚的政权更迭并不是不可以接受的事情。至于什么人用什么方式来接替巴沙尔,恰恰为其提供了与西方国家讨价还价的空间。(吕德胜)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