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基本“无和可维” 中国军人飞抵仍赢赞誉

时间:2012-10-08 10:15   来源:解放军报

 

军事观察员邱风和叙利亚当地孩子在一起

 

 

军事观察员张明查看联合国巡逻车辆遇袭情况

 

  原题:战火中坚定的和平力量——记中国赴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军事观察员群体

  “人间若有天堂,大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天空,大马士革与它齐名。”阿拉伯古书中的记载,让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大马士革有“天国里的城市”之美誉,成为叙利亚人永远的骄傲。

  不幸的是,战乱正在使叙利亚从天堂滑向地狱!

  2012年4月,在国际社会艰难斡旋下,叙利亚冲突各方实现了形式上的停火。4月2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043号决议,决定成立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向叙利亚派出300名军事观察员及一定数量的民事人员,负责监督叙利亚各方停火情况。

  此后,9名来自中国的军事观察员分别从黎巴嫩、利比里亚和国内,飞抵战火纷飞的叙利亚,开始了120多天的军事观察员工作。作为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的骨干力量,他们在联合国的框架下,参与维护着叙利亚短暂而脆弱的和平,监督着事实上并没有实现的停火,赢得了联合国和各国同行的赞誉。

  临危受命显示大义

  虽然基本“无和可维”,但他们坚决执行命令,奔赴中东

  “你到叙利亚了?”电话那端,张甫患心脏病的父亲语气颇为严厉,“怎么不和我说?!”

  张甫嗫嚅着回答:“怕您心脏不好,受不了。”

  “你知道吗,其实老爸特为你自豪!”父亲的话,让张甫眼圈发红。

  张甫是中国派往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的军事观察员。4月24日晚,张甫和同事赵鹏作为监督团先遣队成员,从黎巴嫩陆路抵达大马士革。5月11日,在利比里亚特派团工作的中国军事观察员刘辉也抵达了战火纷飞的叙利亚。

  虽然在很多政治家和外交家看来,联合国派遣叙利亚监督团也许是实现叙利亚和平的最后一次机会,但在经验丰富的军事观察员看来,当时的叙利亚基本上已“无和可维”。

  中国国防部维和办的一名负责人表示,一般的联合国维和任务区,基本上都有冲突各方认可的“非军事区”,有明确的停火协议与和平计划。但联叙监督团成立的时候,连一纸停火协议都没有。

  然而,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责无旁贷。按照“军政素质好、外语水平高、驾驶技术精、曾担任过军事观察员”的标准,来自总部的刘勇、谢辉、张跃,沈阳军区的邱风,兰州军区的车立杰、张明,从军事观察员人才库里被挑选出来。

  “在值班时经常看地图,知道赵鹏和张甫到达叙利亚了,但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后来会和他们一起战斗。”刘勇曾在联合国维和部当过参谋军官,并在联合国伊拉克-科威特观察团当过军事观察员,一名将军点了刘勇的名,让他当了中国观察员的领队。当时,他的孩子只有10个多月,岳父还瘫痪在床。

  “家庭的困难自己克服!”在组织征求意见时,刘勇和所有其他队员一样,没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

  46岁的邱风是9名中国军事观察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他出发时,和家人一起瞒着80多岁的老母亲。当老人家从电视上得知儿子去了叙利亚以后,一改每天看电视连续剧的习惯,一天到晚守着电视新闻频道,了解当地的局势,寻找儿子的身影。

  “11岁的女儿抱着我的大腿不让去,哭得一塌糊涂。”39岁的车立杰少校曾接替牺牲的中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在黎巴嫩工作过,家人因此至今对维和心有余悸,“但我是军人,我必须去”。

  由于在安理会表决中对有关草案投了否决票,中国军事观察员经常要面临一些叙利亚人的误解以及由此带来的危险。张甫说,他的外国同事中有人把自己臂章上的国旗摘下来以避免危险,但“作为中国军人,要把国旗摘下来,是很难的一件事,内心里根本不可能接受”。

  5月14日凌晨,经过一周强化培训的6名中国军事观察员踏上了征程。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