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同时也是在首次“中日国民友好交流年”之时,日本政府对中国实施了一次“奇袭”——“购买”钓鱼岛,实施“国有化”。结果,中国从政府到民间强烈反应,激情反弹,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反日、厌日浪潮,这其间呈现出的多个“前所未有”的特点,值得关注。
其一,全民表态,舆情围剿。此次中国反对日本政府“购岛”,民间大规模游行示威、舆论及网络民意汹涌抗议,政府、人大、政协及各类社会团体纷纷声明谴责,特别是中国最高层领导人分别高调表态,捍卫钓鱼岛主权成了中国当前重要的政治议题。这种对日的“全民围攻,官民一致,同仇敌忾”是前所未有的。
其二,积累式发泄,逢日必反。虽然反日示威抗议活动出现“逢日必反,涉日必打”的偏颇状况,个别日本企业和日系产品不幸被砸毁,但这也是几代中国人深藏于心底的对日不满情绪的宣泄。而中央以及地方诸多广播电视停止播放日企日货广告,是前所未有的举动。反日情绪的宣泄达到数十年来的顶点。
其三,不再相信日本,日企日货成为攻击目标。在反日厌日的爱国浪潮中,许多在华涉日厂店不得不停工或停业,多则一周少则两天,或挂国旗表态,是前所未有的现象。今后中日关系稍有风吹草动,这种行为方式就会成为常态。而仇日反日厌日队伍的扩大,更加深了“日本不可信”的印记。
其四,舆论相对自由放开,政府理解宽容。从主流舆论到网络舆情呈现自由开放,高调反日、严词批日的状况。政府对民间游行示威和抵制日货的行为表示理解和默许,这些也是前所未有的做法。外媒意味深长地评论,中国当局在控制民众日益高涨的愤怒情绪方面,做得似乎非常有限。
其五,中国官方反制措施强硬而迅速,不怕“擦枪走火”。反制措施全方位出击,包括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等综合性措施,以及延迟通关和以各种名义推迟或取消订单和交流活动等,“让日本感到痛”。军方“保留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权利”。“抗日”激烈程度达到二战结束以来的最高潮。
为什么此次中国反日情绪如此高涨,并出现这么多“前所未有”的特点?在中国看来,日本将钓鱼岛所谓“国有化”,是赤裸裸的侵犯领土主权的行为,伤害了中国的民族感情,超出中国政府及民众能够容忍的底线。旧仇未了,又添新恨。野田佳彦政府的“购岛”行为比前些年小泉纯一郎六次参拜靖国神社更为恶劣。尤其就在日本“购岛”前两天,胡锦涛主席在APEC会场郑重警告野田佳彦,而日方仍执意“购岛”,显然是公然挑衅中国。日本对中国国家意志严重误判,“在中国人的伤口上撒盐”,必然引起中国民意的强烈反弹,是可忍孰不可忍。中日关系已降到冰点,责任全在日方。
中国反日制日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度,再次表明“中国核心利益不可触犯”。作为崛起的大国,谁敢在涉及国家根本利益问题上挑战,中国必将给予迎头痛击。中日两国经济和军事力量对比转化,主导了中国反制的信心和底气,维护主权和尊严的行为才刚刚拉开序幕。但是,中方并没有放弃通过谈判和对话纾解中日危机。近日,中日外长在联大会晤,也表明中国希望日本回到谈判解决钓鱼岛问题的轨道上来,回到双方迄今达成的谅解和共识上来,切实停止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动,并以实际行动消除恶劣影响。(蒋丰 作者系《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总编辑、《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